從運動生理學的角度來看,400米是接近無氧運動中肌糖原分解提供的能量極限的項目。并不是說400米比800米和1500米更難跑,顯然距離越短越容易。而現代比賽為了達到更高的成績,要求400米保持盡可能高的厭氧過程比,導致400米中后期厭氧分解得到的乳酸堆積。為了維持速度,需要通過厭氧分解獲得能量,克服巨大的生理不適和身體機能障礙。
人體運動所需的能量(atp)一般來自有氧分解,一分子葡萄糖可以被充分氧化產生30或32個atp(感謝朋友朋友的提醒),分子式大致可以表示為:
糖+氧->水+二氧化碳+atp
在長期穩定的運動中,人體消耗atp為運動提供能量,并獲得氧氣不斷分解糖分等物質補充atp。
然而,當高強度運動繼續時,人體獲得的氧氣量將不足以提供足夠的atp產生反應。人體的atp“庫存”大致足夠維持2秒鐘的極限高強度運動,然后由cp轉化而來的atp(中間體)會被消耗幾秒鐘。那么,如果你想繼續高強度的運動,而正常的有氧分解周期不足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但又不能突然崩潰),那么人體一方面會增加氧氣的攝入。但是由于缺氧,這種分解反應不能完全進行,會產生其他產物,即乳酸和丙酮酸:
糖->乳酸+丙酮酸+atp
無氧分解反應的效率很低。一分子糖原只能產生三個atp,一分子葡萄糖可以產生兩個ATP。更重要的是,乳酸這種副產品會導致疲勞和肌肉酸痛(提醒你能量供應系統在負荷下運轉)。對于大強度的100米比賽,雖然也需要無氧系統供能,但最初幾秒消耗掉的體內積累的atp和cp可以完成比賽,乳酸的積累很少;對于800米以上的中長跑,人體是不可能完成無氧供應的全過程的。所以800米跑者不會一開始就高速沖刺,維持全程。而是會通過訓練合理規劃整體速度(非專業運動員可以不經過規劃就拼命跑,但無氧運動達到極限后就無法繼續急劇減速),保持一定比例的有氧系統參與。雖然他們會累,但乳酸積累的幅度相對來說不那么劇烈。
對于400米項目,人體無氧運動的維持極限在1分鐘左右,所以運動員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必須在高強度缺氧的情況下完成整場比賽。中后段經過一定距離(200-300米,一般是第二彎)后,乳酸積累達到一定強度。這時身體已經拼命抗議你停止了超負荷的運動,也就是俗稱的極限,但是場上的球員當然不能停止。要想獲得最大的能量供應,就必須保持高比例的有意圖、有技術的無氧參與運動,因為一旦速度達到極限后降低到有氧狀態,能量供應肯定不足以讓你高速完成比賽。這種感覺自然是酸極了...當然,即使意志力很強,沒有合理的訓練也無法指揮身體完成這個過程。
另一方面,400米技術比較全面。僅僅一圈就包含了完美的沖刺曲線出發和進出技術。相比之下,100米是純直道,200米只有彎道起步和一個彎道,而長跑的彎道技術影響相對較小。起步是站著進彎道,第一是平行跑后的超車技術。400米第一和第八/第九車道幾乎是完全不同的過程。
另外,在整個400米完成過程中,不像100米起跑或長跑那樣,只有一個初級跑技術。起跑、中保養、中后期直跑都有不同的技術,尤其是到極限后的沖刺階段,幾乎不可能保持原有的高臺階沖刺技術來完成比賽,各種技術需要結合起來,爭取更好的成績。在中學比賽中,加速擺臂,故意失去平衡,甚至跳水線都用過。說白了,就是在身體不再能主動保持高步幅頻率和步幅的情況下,欺騙身體利用勢能獲得更多的前向運動,這種情況在100、200米內是很難出現的。
標題:「營銷技巧」為什么 400 米被稱為最難的徑賽項目??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6595.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