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集

你有沒有發現,同樣寫商品推廣,有人寫的像朋友圈嘮嗑就賣斷貨,有人憋三天整出篇學術論文沒人看?上周跟個年入百萬的軟文大牛擼串,他嘬著冰峰突然蹦了句:"好軟文不是寫出來的,是嗅出來的。"這話聽著玄乎,但細想還真有點門道。


這幫人是不是都中文系畢業的?
去年某培育機構統計過,他們的頭部軟文作者里:

  • 32%是前媒介人(跑過社會新聞的最吃香)
  • 28%干過銷售(特別是房產和保險行業的)
  • 17%居然是理工科出身(有個化工碩士專寫美妝評測)

最絕的是認識個寶媽,之前開出租的,現在給童裝店寫推文,轉化率比科班出身的文案高5倍。她秘訣就仨字:說人話。比如說寫兒童羽絨服,不扯什么"鎖溫科技",就說"接娃放學可以在校門口多嘚瑟十分鐘"。


他們腦回路跟普通人哪不一樣?
觀察過二十幾個高手的工作習慣,發現三個要命的共性:

  • 跨界消息雷達:早餐攤聽見大媽抱怨都能記小本本上,下回寫廚具文案就采用"煎餅不粘鍋的終極化解方案"
  • 細節強迫癥晚期:有次看見個作者為了寫螺螄粉測評,專門數了腐竹包裝袋的鋸齒數
  • 人格分裂式寫作:動筆前先給自己催眠"現在我是剛失戀的上班族""此刻我是挑剔的處女座寶媽"

渭南那個給農資店軟文寫作的老哥,每年春耕前都去地里住三天。去年他寫的《施肥就像談戀愛,死纏爛打不如恰到好處》,直接讓某款緩釋肥在關中地區賣脫銷。


新手到底差在哪口仙氣?
對比過新手和高手的初稿,首要栽在三個坑里:

  1. 洞察力停留在表皮層:寫養老院慈善活動軟文案例就知道說境況好,高手會寫"78歲張大爺在這學會了抖音直播"
  2. 節奏感不如廣場舞大媽:該收筆時非要再鋪三百字排比句
  3. 變現思維缺根弦:在文章里插優惠券碼的姿勢生硬得像電線桿小廣告

有個血淋淋的案例:同樣推廣智能門鎖,新手寫"六大穩妥防護體系",轉化率0.8%;高手寫"忘帶鑰匙的社死現場自救指南",轉化率沖到4.3%。這5倍差距就隔著層窗戶紙


想練成這本事得燒多少錢?
別急著報29800的寫作課,先做好這三件小事:

  • 建個變態素材庫:按"扎心金句""神轉折案例""反常識數據"分類,每天喂它30條營養
  • 玩命做改寫訓練:把李佳琦的直播話術改成文字版,再把爆款文章轉成口播腳本
  • 混進目的圈層:想給中老年商品寫文案,不如先去廣場舞群搶三天紅包

認識個西安小伙更絕——他在婚戀網站偽裝成30+離異女性,三個月收集了1700條真實情感困惑,現在成了情感類新聞標題天花板。這路子誠然野,但比上什么大師課管用多了。


最近發現個有趣現象:那些刷屏的帶貨軟文,開頭越來越像短視頻腳本。有個賣拖把的文案開頭是:"留意看,這一個女人正在暴打結婚十年的老公..." 結局閱讀量破百萬。你說這是不是意味著,以后軟文寫作得先學會導演思維?反正我電腦邊上已經備著《故事》和《電影語種》了,這行當真是活到老卷到老啊。

上一篇:軟文雷區逃生指南:極限詞避坑與創意替代法則

下一篇:軟文黃金分割術:揭秘讓讀者上頭的內容配方


標題:軟文高手都是何方神圣,菜鳥到行家究竟差在哪幾口氣?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2699.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