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啥銀行App廣告總像催債短信?"上周幫閨蜜改稿,她寫的針對理財的軟文被網民投訴像詐騙文案。這讓我想起客歲某P2P平臺的翻車案例——硬塞收益率數字被監禁盯上。今天就給新手們掰扯清晰,金融廣告軟文這一個高危動作,怎么做得既合規又勾人。
刑孤守坑:你踩過這些雷嗎?
你可能以為金融軟文自動天生就是往文章里懟商品名,但看一看這兩個真實翻車案例:
某基金公司把"年化收益4.5%"寫進故事結尾,終局被網民截圖舉報
開銷貸廣告用"零門檻秒批"當標題,三天后被平臺下架
準確打開方式三板斧:
- 痛點釣魚:開篇別急著推銷,先戳網民焦慮點
- 故事藏針:把商品優勢縫進顧客案例
- 合規護體:風險提醒要像穩當帶一樣焊在背眼處
比如說網頁1提到的小王搜理財案例,高手是這么玩的:
"看著賬戶里攢了五年的20萬存款,李姐愁得直薅頭發——放銀行跑不贏通脹,買股票又怕血本無歸。直到在知乎刷到這篇《中年主婦的穩賺指南》,才發現原來有種理財方式既不用盯盤又能月月收租..."
場景拆解:不一樣商品怎么"埋鉤子"
你興許會問:"基金、保險、信貸廣告能用一個套路嗎?"看這張對比表就清晰:
商品范例 | 埋鉤姿勢 | 禁忌動作 |
---|---|---|
基金 | 用定投盤算器截圖 | 預測詳細收益率 |
保險 | 講理賠真實案例 | 用"100%賠付"表述 |
信貸 | 賬亟惑批流程圖解 | 出現"秒批""免審" |
舉一個接地氣的例子:某農商行的存款商品軟文案例軟文是這么寫的——
"老張頭蹲在菜商圈口抽了半包煙,愣是沒算清晰三年定期和國債哪個劃算。隔壁王司帳給他畫了張對比表,他拍大腿直喊'早望見這圖我能多賺兩頭豬錢!'"
信任三件套:專家+數據+神器
金融廣告最怕網民以為你在吹牛,信任三件套你得備齊:
- 專家語錄:別光寫"某教養說",要詳細到"XX大學金融系主任王建軍在《中國家室資產設置白皮書》指出..."
- 數據可視化:把"年化波動率2.3%"改成折線圖,旁邊標注"極其行情最大回撤記載"
- 東西誘餌:在文末放"養老金盤算器""信譽評分測試"等免費東西,既能留資又顯專業
記得網頁7提醒的:罕用術語多說人話。把"最大回撤率"翻譯成"最慘能虧多少",大媽都能聽懂。
投放平臺潛規則:別把茅臺倒進下水道
你興許會想:"稿件寫好了往哪砸?"看一看這份平臺適配指南:
平臺范例 | 適合內容 | 翻車高發區 |
---|---|---|
知乎 | 資產設置干貨+學識圖譜 | 直接貼商品鏈接 |
抖音 | 情景劇+金融冷學識 | 念稿式說教 |
銀行官網 | 商品仿單+合規申明 | 適度丑化收益 |
舉一個反例:某證券公司在快手發"跟著主力吃肉"的短線攻略,終局引來一堆投訴。準確姿勢是像網頁4說的,在天天基金網發專業測評,在抖音做"防騙小戲院"。
自檢清單:發稿前對照這5條
- 有沒有把"保本"調換成"本金保障機制"
- 網民故事里的收益率是不是加了"史實業績不代表未來"
- 風險提醒是不是用紅色加粗,坐標夠不夠背眼
- 專家頭銜是不是核實過,別把講師寫成教養
- 投放平臺有沒有金融資格,別在養生號發股票剖析
上周幫某網貸平臺改稿時就栽在第五條,差點把開銷貸廣告投到老年保健社群,幸好考核時發現不對勁。
近來總有人問我:"當初監禁這么嚴,金融軟文自動天生還能做嗎?"看一看這組數據:2025年合規金融軟文自動天生閱讀實現率比硬廣高67%,網民留存時長多2.3倍。最讓我服氣的是某養老險公司的操作——把保險條目畫成四格漫畫,在B站播放量破百萬,轉化率比傳統渠道高4倍。記著網頁6那句大瞎話:網民厭惡的不是廣告,而是沒用的廣告。下次寫金融軟文自動天生時,不妨先問自己:"這內容倘若被我媽望見,她會轉發到家屬群嗎?"
標題:金融廣告軟文怎么插才不招人煩?三大絕招教你玩轉!?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6455.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