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文案都特別注重古典詩詞的運用。有一次我在文案上用了幾個經典,我就沾沾自喜。很多軟文從業者都會犯這樣的錯誤,但你永遠不知道你面對的是什么樣的客戶,比如大學生、教授、白領,但也有初中畢業的普通從業者,中年大叔大媽。軟文一旦太過文化內涵,就意味著要把這部分文化不高的客戶拒之門外。
毛主席的一句話:過去幾千年,吳偉揮鞭,東方碣石殘跡。蕭瑟的秋風正在改變世界。其中講述了曹操的故事,著名媒體人魏武揮的名字也應該出自這個故事。
欣賞這樣的文字真的需要一定的知識背景,不然看了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但對詩人來說無所謂,反正人們也不需要看。就像很多畫家的畫,我們真的無法欣賞。
但是營銷文案是另一回事。廣告需要人們看到和理解。如果給普通人看,知識含量不能太高,否則需要太多背景知識,廣告就白做了。
怕生氣喝王老吉。如果把這句話給一個外國人看,即使他懂中文,即使我們認為文案極其容易理解,他也不容易理解,因為他的背景知識中沒有發火的概念,他也不明白發火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但是這個廣告很容易讓中國人理解。
老姨夫,江浙一帶的方言,可能當地人比較熟悉。來到北京,你可能不會有那種理解,就像江浙一帶的人聽不懂“過兒”(北京話的意思是漂亮姑娘)。
如果寶馬汽車的話說“渦輪增壓發動機帶來澎湃動力”,似乎挺澎湃的,但我估計懂渦輪增壓發動機是什么的客戶不會超過5%。寫單詞的人有這個背景知識,讀單詞的人沒有,就跟鴨子說話,給牛彈琴。
如果說“利用飛機發動機的動力技術”而不是渦輪增壓,也許懂的人會多幾倍。
三胖蛋里有個瓜子,是六年輪作的原料,但是六年輪作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好?估計不會超過10%,所以說白了,除非你順帶解釋一下六年輪換的好處。
我為一個進口寶寶的食物寫了一句廣告語:“挑剔的媽媽選擇寶寶的皮膚”,所以這個知識背景幾乎沒有限制,屬于大家都能懂的話。同理,“貴人來,金茅臺”也算是中國人能看懂的文字。但是外國人沒有“貴人”這個概念。
華陽大聲疾呼自己的規則。要理解這首詩,至少要理解華陽是什么,他自己的規則是什么。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會不會已經結霜了?更適合普通人。
我們常常認為別人和自己一樣,所以在寫文字的時候會陷入一種注意力偏差(這是另一個心理學名詞,估計很多人都不擅長),認為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知道你懂什么,理解你懂什么。
這時候寫作就會陷入知識的陷阱,寫起來很有才,但其實是寫不好的。
有個客戶,做生酮減肥產品,叫“理想燃料”。如果說生酮減肥,可能只有1%的人真正理解;你說反對高碳水,可能只有2%的人懂;你說的無糖生活,你說的是微量元素鎂,只有少數人知道它的作用。
討論這個產品的時候,不時會冒出一個你不太懂的名詞,寫詞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要高估網友的知識儲備。
你可能是一個好作家,但你絕不是一個好文本,如果你能寫一個高深莫測的副本。只有那些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證明紛繁的產品原理和技術特點的文字,才是好的營銷文案。
“開倉大要約”這幾個字,應該寫成“開倉大要約”,離真言越來越遠。房子好賣的時候不用人理解這個詞。房子不好賣的時候,這樣的文案救不了房子,甚至有負面影響。
許舜英寫的“服裝是一種精明的政治,政治是一種精明的服裝”,很有力量,但是她寫的沒有別的句子“因為衣服,所以要過年”,還有一句“三天不逛街,會覺得惡心”。
當然,和特定人群的產品稍微對比一下,就能顯示出他們的文采和學識,比如《經濟學人》雜志的一點文字,比如和特定人群的“行話”稍微對比一下。但是,這樣的機會并不多。遇到就要珍惜,因為會被很多人認為是“牛逼的話”。
總而言之,一個詞涉及的知識越多,往往越糟糕。營銷軟文就是讓它落地,讓大眾喜歡。
上一篇:「營銷技巧」營銷軟文是在營銷自己
下一篇:「營銷技巧」公司軟文推廣如何做?
標題:「營銷技巧」營銷軟文就是接地氣的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6995.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