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文學院:傳承千年文脈,弘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當今時代,人才算是生產力的動力,人才算是長期的資本。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商業性價值空前的崛起,人們在傳統的商業中普遍存在著觀望心態。其實,大多數時候,中國人的骨子里是文化自信的養成者,這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公司家為什么需要堅持中國文化自信的原因。
2005年8月13日,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菲勒克·普魯夫·史密斯在其新聞媒體《社論》中寫道:“我們失去的更加多,卻失去了不懼他人改變的勇氣”。這次我應邀到澳大利亞首都的位于華加科技實驗室中的國際作家王越秀身上學習,就文化自信的培養路徑探究了這種身份轉變的根本性問題。
一個是善于借助文化力量傳播文化價值,二是注重把文化傳統作為藝術形式與理念,三是將文化傳統作為文化核心,通過經營將文化價值升華,四是將文化傳統與西方藝術形式創新的有機融合。
通過文化價值的提高,進而借助文化創意來引起公眾關注,那么,通過文化創新創造的文化商品,它需要有自身的生命力。公眾是因為喜歡和信任這一個公眾人物,而它可帶來美好的情感體驗和精神聯想,才會去看待這一個公眾人物。
在與《莊子》中說道:“公眾時代,我們是傳播者,傳播者的意思是只有他們才可以成為傳播者。如果我們不能同時吸引到受眾的留意力,那么傳播就失去了意義。”我們且記本策劃部的新《中國國潮》為例,從9月17日到10月8日,在一些不一樣的地方發布了一條《國潮風潮圖譜》,推出了“國潮品牌風”的系列商品,很快,被“國潮”二字吸引到手機、家電、汽車等行業,我們就很可能被這一個群體所吸引。
而品牌策劃人,就是公眾品牌的策劃人。
公眾品牌策劃,就是為公眾品牌的塑造而打造的。
公眾品牌打造,其實是要站在公眾立場上去考慮,真正讓公眾認可的是什么?為何要選擇我們?我們所打造的這些“超級符號”,就能讓公眾心目中形成特別的印象。
公眾品牌是一個符號,它將公眾品牌的價值在這一個符號中通過圖形、文字、聲音、符號等符號傳達出來。
標題:中國文學院:傳承千年文脈,弘揚文化自信?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81172.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