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一樣媒介的言語特征與網絡語言的發展
不一樣媒介的言語特征如下:
(1)報紙。
①真實性。新聞是建立在真實可信的基礎上的,語言首先必須具有準確性,盡最大可能找到用中性詞,切不可因追求語言的轟動效應,用大話套話拔高報導對象,帶有主觀色彩。
②群眾性。新聞應該盡可能使用群眾易于接受的言語,站在群眾的角度上寫新聞,給群眾以親切感,體現媒體對群眾的一種關懷。
③文學性。要使新聞最大限度地向新聞受眾延伸擴展,必須藝術地再現事實,通過文學性更加好地體現接近性。用細節生動地表現人物與事物,運用幽默風趣的筆調增強感染力,擬制形象化標題產生沖擊力。
(2)廣播。
①口語化。電視新聞的措辭簡單易懂、口語化。“說”給聽眾聽是廣播新聞的最大特點,因此,廣播新聞語言要朗朗上口,清楚流暢,讓人一聽就能懂,使人一聽就可以明白是在說什么事情。
②形象化。廣播語言的形象化,就是運用具體、生動、鮮明和逼真的詞語,將廣播新聞中聽眾看不到、摸不透的事物和景象,通過廣播的言語獨特地展現在聽眾面前,使聽眾獲得真切的感受,如身臨其境一般理解事物背后的道理。
③大眾化。新聞語言,要說群眾聽得懂的話。采寫新聞稿件的言語和播新聞稿時主持人的語氣,都需要平易、平和,盡可能做到生活化,實現藝術和生活的有機結合。
(3)電視。
①真實性。電視新聞語言需要具有真實性的特點。
②導向性。鮮活直觀的畫面使電視新聞具有導向性的特點,加上生動、優美的言語報導后,可以使導向性的特征更加直接、鮮明、突出。
③概括性。電視主要從聽覺與視覺兩個方面對受眾的感知系統進行作用,因此電視新聞語言通常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電視新聞語言盡可能可以高度濃縮、概括,盡最大可能精練、簡潔,不要拖泥帶水。
④貼近性。電視新聞語言應該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盡最大可能使每個人都能聽得懂,因此電視新聞語言應該務必要口語化,少用專業術語和書面語。
(4)網絡。
①創新性。通過對數字、字母、符號、諧音、拆字、錯字及符號的運用,創造出新穎奇特的字、詞或語句。例如,“親親你”在網絡環境中可以寫作“771”。
②鮮明性。為張揚個性,網民在網絡用語上,會結合自己的個性特征及需求創造性使用網絡用語。例如女孩子為在互聯網上樹立嬌小動人的形象往往在用詞上選擇用“噠”做尾詞,諸如“好噠”“明白噠”等。而男孩子則為了彰顯時髦與冷峻,則在網絡用詞上選擇“哥”作為昵稱,諸如“不要迷戀哥”“哥很忙”等。
③隨意性。網絡對語言運用限制較小,網民在網絡使用過程中,相對比比較隨意。在詞語選擇上,會根據字形對文字的原意進行曲解,同時賦予文字新的含義。
④簡潔性。為避免長篇大論,全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及情感,網絡語言通常使用縮寫、諧音、數字或符號等方式將語言縮減、整理,提高溝通的效率。例如,數字“88”表示“拜拜”。
網絡語言的發展如下:
互聯網新聞媒體是是互聯網時代的突出表現,其來源有兩大類:一類是遷移到互聯網上的書刊、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一類是伴隨網絡而生的各種新媒體,如互聯網新聞、電子公告牌系統(BBS)、博客、微博、短信、QQ、飛信、微信、微電影等。網絡具有“全媒體”性質,人類以往創造的所有信息負載方式幾乎都能進入互聯網。網絡信息呈現“碎片化”傾向和“自媒體”性質。
其一,語言交際的“技術性”越來越強。人類現在的交際更加多地是面對計算機、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傳統的“人跟人”交際模式使用范圍正快速縮小,新興的“人—機—人”交際模式正發展為主要交際模式。社會需要擁有處理聲波、光波、電波的言語技術、語言物理商品及相關的生產、儲存、運輸、銷售體系,還需要擁有與之相關的言語產業和語言職業。
其二,過好虛擬和現實兩個空間的言語生活。網絡不僅產生了互聯網新聞媒體,促生了“人—機—人”的交際模式,而且還為人類在現實空間之外建造了一個虛擬空間。虛擬空間的言語生活,使用的是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信息商品,如網頁閱讀、鍵盤輸入、電子郵件、PPT制作、QQ、短信、微信等,寫字的機會漸少,鍵盤打字、觸屏寫字及屏幕閱讀逐漸成為新習慣。而網絡新媒體的“碎片化”傾向和“自媒體”性質也影響到人類的言語使用習慣,且需要更加高的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在“互聯網 +”的今天,中國網民數量已超過7億,這使虛擬空間的“虛擬性”極大減弱,虛實兩個空間的重合度越來越高,形成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新特點。
其三,妥善處理好“信息邊緣化”問題。是互聯網時代最大的不公平是信息獲取的不公平,最大的危機是被信息邊緣化。要關注農村、西部、民族地區的信息化發展以及離退休老人、家庭婦女等很少上網、使用智能手機的群體。國家不僅僅要保障公民的信息權力,加強公民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消弭信息鴻溝;而且還需要努力發展網絡,以保證國家不被國際互聯網“邊緣化”。
網絡ppt是什么梗
網絡ppt是一種網絡梗,指的是在網絡社交平臺上,通過制作和分享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來表達情感、傳遞信息或展示才藝的行為。
網絡ppt的流行源于其創意性和多樣性。在傳統意義上,PPT通常使用于商務演示、學術報告或教學課件等正式場合。然而,在網絡環境中,人們開始嘗試將PPT用于更輕松、幽默或個性化的表達。這些網絡ppt通常包含有趣的圖片、動畫、文字等元素,有時甚至采用夸張或諷刺的手法,以吸引受眾的留意力和笑聲。
網絡ppt的流行也反映了現代社交網絡媒體的特點。在數字化時代,人們追求快速、簡潔和有趣的表達方式,而PPT作為一種視覺化的展示工具,正好滿足了這些需求。通過PPT,人們可輕松地制作出生動且有趣的動態圖片、短視頻或社交網絡媒體帖子,以引起更加多人的關注和互動。
網絡ppt的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例如,有人用PPT制作搞笑表情包,通過夸張的表情和動作來表達某一種情感或態度;有人用PPT記錄生活點滴,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美食體驗或日常生活;還有人用PPT展示自己的才藝和技能,如繪畫、攝影、編程等。這些網絡ppt不僅豐富了網絡社交的內容,也為大家提供了更加多展示自我和表達情感的渠道。
總之,網絡ppt是一種充滿創意和個性的網絡梗,它通過PPT這種視覺化的展示工具,將傳統意義上的正式場合變得輕松有趣,為大家提供了更加多表達自我和傳遞信息的方式。
標題:自媒體ppt模板 不同媒介的語言特征與網絡語言的發展?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87357.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