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詞是好詞?有人說要有文采,有人說要有好的內心發現。但寫作不是文學,是否輝煌不能作為評判的標準;很好的發現,如果里面沒有精確的表達,就不可能是一個好詞。
在《讓創造力更具粘性》一書中,作者將“粘性創造力”定義為能夠被記憶并產生持久影響的創造力和想法。概括了六個粘性的想法:簡單,驚喜,具體,可靠,情感,故事。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這六個黏糊糊的想法同樣適用于判斷大部分單詞的好壞。
正因為如此,借鑒書中的創意,結合軟文傳播的實例,我將好詞分為五點:
1.直接命中表情痛點
2.激發共鳴的故事
3.具體細節
4.令人信服的觀點
5.意外的結論
如果你是甲方,一般來說,根據這五個字,當你讀到乙方同學的話時,不會提出“沒感覺”、“不夠喚起人”這種沒有方向的意見。
如果你是乙方,一般來說,根據這五個字,不要讓自己寫太大而不被重視的字。
接下來我們用具體的例子來說。
— 1 —
痛點直接表達
如何用一句話概括產品,那么這句話至少要簡短有力,足以戳顧客痛點。
有一段時間,在電梯里看到婚禮的廣告:結婚要用婚禮。我覺得這不是個好詞。雖然短,但不直接觸及痛點。
對于大多數客戶來說,婚姻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婚姻中涉及到的婚禮策劃和接待讓人感覺很大。企業品牌的大而全的表達其實沒什么好說的。
而且類似“跟xx租車”“跟xx看新聞”“跟xx看男裝部”之類的句式早就在各行業各街道傳開了,毫無新鮮感。
餓了,早期的口號是“外賣,餓了”,后來改成“餓了不叫媽媽,叫你餓了”。美團的外賣又短又吸引人——美團什么都快拿出來了。
對于顧客來說,點外賣本身不是痛點,而是送貨速度和外賣好吃不好吃。
使用本文的一般方法是:
1.找到客戶真正的痛點
2.用一句話給出治療方案
— 2 —
激發同理心的故事
有個盲人在乞討。卡片上寫著:我瞎了。請幫幫我。路人行色匆匆,很少施舍。一位女士經過后,在卡片上又寫了一句話,結果施舍的人絡繹不絕。
這位女士寫道:
多么美好的一天,但我看不見它。
我之前表達過一個觀點:我們為文字提供的價值買單,而不是文字的饋贈。激發同理心的故事也是文字價值的一部分。
在盲人乞丐的故事中,“我是瞎子,請幫幫我”,這是一個讓人無法憐憫的詞。你瞎了,跟我有什么關系?
而“多美好的一天,我卻看不見”,像一個悲壯的故事,讓人感到惋惜:今天那么美好,他卻看不見,多么可憐!
有一些很好的句子,有一句是感情故事。
這在文學作品中是很常見的。
比如“我的達達馬蹄鐵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來者,而是過客”,你也許可以編一個女人在家等待丈夫歸來的愛情故事,但她一次次失望。
“院子里有枇杷樹,是我老婆死的那年種的,現在已經亭亭玉立了。”你可能會想到一個男人看著高高的枇杷樹,看著東西思考他死去的妻子的故事。
廣告中也有很多文字短小精悍,卻能讓人編造出細膩又冗長的故事。很多時候,我常常沉浸在他們的故事里,深受感動。
我踢得不差。“我走的時候叫添柏嵐,回來的時候踢得也不會差。”是一個成年人的成長故事。
山茶花煙的煙盒《人生剛開始認識你就像還一個老朋友》是一個一見鐘情的愛情故事。
臺灣馳美液晶電視的《世界上有一個拆散親子關系的怪物,叫做‘長大’,是一個關于父母與子女關系的親子故事,由親變疏。
當文字有了共情的普世情懷,再怎么被時間沖走,總會帶給人感動。
— 3 —
具體細節
卡夫卡說過一句話,故事越虛構,細節越真實。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
文字也是一種虛構——虛構的體驗/感受。寫奔馳文字的人不一定擁有奔馳,他只是在補開奔馳時的經驗;寫房產寫作的人可能沒有買過房子,他只是在編住在里面的感覺。
為了讓這個虛構成真,文字要盡可能多的加入細節,讓客戶覺得自己擁有奔馳或者買房后會有類似的體驗/感受。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表達細節的基礎上用具體的文案來解讀。
如何形象化?
一種是借數字。
2001年蘋果推出第一臺ipod時,它的口號是:把1000首歌放進口袋。當競爭產品還停留在推廣內存的細節上時,蘋果用具體的文案來解讀細節,讓客戶很容易理解。
后來kindle模仿這種方法,在上海地鐵站建了一個2000本的書架,意在告訴客戶一個kindle足夠放這么多書。
長城葡萄酒有一套很美的長話:一顆好葡萄,三毫米的路程要十年。以數字的形式,顯示了一瓶好酒來之不易。
支付寶2014年推出的《賬單日記》講述了支付寶與一個女孩生活變化的故事,文字生動傳神:十年間,3億人的賬單都算過了,但美好的變化卻無法計算。
二是巧妙運用其他詞匯。
母嬰企業品牌愛迪宮曾經在深圳地鐵放了一套話,其中一句是:你好嗎?剛學會發W微信發給你試試。我是媽媽。"
大多數人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可能會有媽媽笨拙操作手機的畫面,文字中多出來的“W”讓這一幕感覺更強烈。
第三,場景對齊。
丘吉爾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反納粹演講:“我們將在陸地上與他戰斗;我們將在海上與他戰斗;我們將與他在天空空戰斗,直到我們用上帝的力量清除他在地球上的陰影,把地球上的人們從他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在陸地上,在海上,在heaven/きだよ 0與他戰斗”,如果把這些場景改成“我們將與他戰斗”,情緒和氣勢會不會大大減弱?
事實上,在演講中,演講者經常使用場景對齊的方法來渲染情緒和氣勢。另一個著名的演講是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
文本中使用場景對齊怎么辦?看看芝華士父親節是怎么寫的。
具體的細節讓文字變得真實,讓觀眾更容易代入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
使用本文的一般方法是:
1.找到你想表達的細節
2.用數字、其他詞語或場景敘述
— 4 —
令人信服的觀點
很多時候,想要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需要耐心和邏輯去說服別人。但是在廣告里,我們可能只有一句話。
沒有廣告轟炸,如何用一句話說服客戶發自內心的認可產品?
三十六計,要有上進心。
臺灣山野鋼琴發現學鋼琴的孩子普遍比較安靜,不容易惹麻煩。所以就推出了口號: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結果臺灣開始學鋼琴,很多家長給孩子買鋼琴或者送孩子去上鋼琴培訓班。
Jeep也發表了類似的營銷文案:見過世面的孩子更強。
想一想,這兩種觀點對嗎?有些道理,但不是全部。
不學鋼琴的孩子不會變壞,見過世面的孩子會更強。但這可能是真的,父母很高興看到它們發生。
“令人信服的觀點”的意義在于此:敏銳地發現內心的恐懼,用情感表達愿景。
尚德推出了一組地鐵廣告,用了兩個更警惕的詞:
1.會學習的人,每個時代都在默默的得到回報
2.這個世界正在殘酷地懲罰那些不改變的人
本文從現代人忽視學習、懶于改變的現狀出發,抓住他們對被時代淘汰的恐懼,提出了自己的“學會改變生活”的愿景。
keep的“自律給我自我”也是如此。
使用本文的一般方法是:
1、發現人們普遍的恐懼心理
2.用感性的方式表達你的愿景
— 5 —
令人驚訝的結論
電影《毛驢的水》里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講個笑話,別哭。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典型的“令人驚訝的結論”。
電影情節的跌宕起伏會讓人在看電影的時候感覺沒有尿。意想不到的笑話會讓人笑得更多,加上意外的話也能產生類似的戲劇效果。
怎么制造事故?有三個人很小心。
第一,諷刺。
尼爾·弗倫奇給芝華士寫了一個黑體字,說:年輕人,如果你還需要知道它的價格,請翻開這一頁。
標題:「營銷技巧」從軟文傳播的立場看文字的好壞?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7038.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