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集


你刷到的"新聞"可能正在帶貨
上周鄰居王姐神秘兮兮地問我:"快看一看這一個養生報導,說喝蒲公英水能抗癌,真的假的?"我瞅了眼文章,開頭是某三甲醫院專家訪談,中間插了段"某品牌有機蒲公英"的種植故事——得,又是篇新聞式軟文。現在連小區業主群轉發的疫情防護指南,都可能藏著消毒水廣告。


載體一:民生新聞里的"貼心建議"
最近某晚報登了篇《梅雨季除濕指南》,前三段正經科普濕度對人體的影響,第四段突然出現"張女士采用XX除濕盒后衣柜再沒霉味"。這種套路成功率高達62%(2023傳媒大學調研數據),出于民生話題自帶信任濾鏡

訣竅在于:

  • 痛點真實(回南天確實煩)
  • 化解方案具體(放圖展示水珠收集量)
  • 專家背書(掛名省氣象局探究員)

載體二:短視頻里的"新聞現場"
不知道你們刷到過沒有?那種主持人站在測驗室里,白大褂拿著試管說:"最新探究發現...",最后畫面突然切到某品牌膠原蛋白生產線。這一類內容3秒內要用新聞播報語氣抓住受眾,15秒必須露出商品。

有個業內秘密:豎屏拍攝+滾動字幕能讓開銷者誤以為是正規新聞,完播率比普通廣告高3倍。不過現在平臺查得嚴,聰明點的會把購物鏈接藏在評論區置頂。


載體三:行業剖析報告
去年某咨詢公司發布的《中國飲用水發展趨勢》,正文列著密密麻麻的數據圖表,附錄里卻夾帶私貨推薦某高端水品牌。這種載體專攻公司采購人員,出于70%的決策者會參考行業報告

要辨別真偽看三點:

  1. 數據來源是不是第三方(警惕自采問卷數據)
  2. 競品剖析是不是全方位、多維度(只夸一家的肯定有癥結)
  3. 結論與數據是不是自洽(增長率5%卻說商圈爆發)

載體四:學識付費課程
我買過199元的《金融記者教你讀財報》,結局第八章開始安利某炒股軟件。講師很懂心理戰術:先教你看懂PE值,再暗示用他們的器械能提前發現潛力股。這種軟文轉化率高得嚇人,畢竟掏過錢的人更加容易二次開銷。


載體五:線下慈善活動
上月在會展中心參加的垃圾分類講座,從業人員演示可降解垃圾袋時,全程用"某環保品牌"代替具體名稱。結束后掃碼領的環保袋,果然印著某生物科技公司的logo。這種操作妙在把品牌植入社會議題,讓人吐槽都覺得理虧。


如何避免被套路?
教你們三招防身術:

  1. 碰到"驚爆""首度公開"等字眼先查消息來源
  2. 看到具體商品名稱,反向搜索"品牌名+軟文"
  3. 記住真新聞的黃金準則——永遠不告訴你該買什么

有個冷學識:正規新聞媒介報導中出現商業品牌必須標注"推廣"字樣,沒看到這倆字的,趕緊捂緊錢包。


說點得罪人的大實話:現在連天氣預報都能植入羽絨服廣告,咱們防不勝防。但換一個角度想,假若真能把商品優點寫成對網民有用的小學識,倒也不算壞事。下次再看到"免費領防脫發手冊",別急著掃碼,先問自己:這到底是學識,還是生意?

上一篇:新聞中心軟文標題怎么起點擊量高?

下一篇:新聞源軟文發布平臺怎么選?看完這篇少走三年彎路


標題:新聞式軟文藏身何處?五大載體全解密?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0585.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