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小龍蝦品牌張老板上個月急瘋了——花3萬塊找代運營公司寫20篇軟文,結局閱讀量最高的才873。這事兒在漢正街商戶群里炸開了鍋:都說湖北人有九頭鳥的智慧,怎么玩不轉新聞推廣?今天咱們就扒開那些培訓機構不會說的門道。
一、湖北人軟文寫作天生有buff?
襄陽某汽車配件廠的真實案例很有意思。去年他們用"車間老師傅口述故事"的樣式,在知乎發了一篇《30年工齡的油漬手》,居然帶來23個外貿訂單。但同樣的套路搬到短視頻平臺,播放量連500都破不了。
核心差異點:
圖文平臺適合講產業鏈故事(機械/農業/特產)
短視頻要抓情緒燃點(孝感米酒廠拍開壇儀式漲粉7萬)
本地論壇藏著精準顧客(某宜昌茶葉商在東湖社區發品鑒會紀實,轉化37個團購顧客)
二、新手最容易犯的三大錯誤
- 把公司簡介當軟文:十堰某挖掘機配件商直接貼商品參數,閱讀量慘淡;改成《秦嶺隧道背后的液壓秘密》后咨詢量翻倍
- 盲目追熱點:隨州香菇商強蹭"淄博燒烤"話題,反被網友罵炒作
- 忽略方言魅力:黃岡某養殖場用"鄂東老表嘮家常"的語氣寫養殖日記,抖音播放量破50萬
三、免費發布渠道里的金礦
孝感王姐在貼吧賣熱干面調料的故事值得細品:她在"武漢過早"吧連續發30天《家室廚房測驗記錄》,現在每天穩定出60單。重點是她摸清了這些規律:
平臺 | 最佳發文時段 | 內容偏好 | 隱藏規則 |
---|---|---|---|
東湖社區 | 晚8-10點 | 政企合作故事 | 帶#荊楚風采tag流量翻倍 |
抖音同城榜 | 早7-8點 | 生產流程可視化 | 前3秒必須出現湖北方言 |
依靠微信公眾平臺 | 周五下午 | 創始人創業史 | 結尾加湖北方言小測試 |
四、3000塊和3萬塊代運營的區別
最近幫朋友拆解了個案例:兩家武漢熱干面品牌同期做推廣,A公司收3萬承諾全網分發,B公司收3000只做小紅書。結局B公司的筆記帶來46家加盟咨詢,A公司的所謂"百家號矩陣"閱讀量全是個位數。
價錢陷阱鑒別法:
看案例是不是敢展示詳細數據面板(警惕只說"10w+"的)
要求查看已發布鏈接(很多代運營用臨時頁面造假)
必須約定效果對賭條款(比如說閱讀量不足補發量)
五、政體資源怎么用才不尬
荊州某紡織廠去年參加經信局的"數字轉型"活動,原本只是走個過場,后來把扶持政令解讀寫成《從30臺織機到智能云倉》,被長江云轉載后引來4個投資人。記住這一個公式:
政令紅利軟文=申報指南+產業帶優勢+真實改造案例(最好是帶前后對比圖)
小編最后說兩句
在湖北做了八年營銷,發現個怪現象:那些憋著勁要"打造爆款"的往往撲街,反倒是認真記錄行業冷學識的容易出圈。就像上周爆火的《襄陽軸承防銹秘籍》,其實是個老師傅的日常工作記錄。下次軟文寫作前,不妨先翻翻車間巡檢本——你要的10w+素材,可能早就躺在抽屜里了。
上一篇:湖北企業做推廣選什么平臺最劃算?
下一篇:湖北敢當發軟文真的能帶來客戶嗎?
標題:湖北企業做軟文營銷真的容易出爆款嗎??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1204.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