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潤發軟文營銷推廣策略:如何讓超市故事飛入千萬家?
【文章開始】
你刷手機時有沒有突然被一篇超市故事吸引?可能是主婦分享的省錢妙招,或是打工人深夜偶遇的暖心熱食... 等等,這不會是大潤發自己寫的吧?誒,還真有可能!今天咱就掰扯掰扯,大潤發是怎么把軟文玩成“潤物細無聲”的。
一、為啥大潤發也要搞軟文?硬廣不香嗎?
問:超市嘛,打折促銷海報滿天飛不就行了?費勁寫軟文圖啥?
兄弟,時代變啦!現在人看到“促銷”、“打折”這種字眼,手指頭劃得比誰都快。硬廣像街邊發傳單的,硬塞給你;軟文呢?更像朋友聊天時隨口一提的“好東西”。大潤發搞軟文,核心就兩點: 1. 躲開你的廣告雷達:讓你在刷故事、看攻略時,不知不覺接收信息。 2. 建立信任感:講真實故事、分享實用經驗,比喊口號可信多了。 3. 塑造品牌溫度:誰說超市只能冷冰冰賣貨?有溫度的故事更能打動人。
想想看,一篇教你“三口之家一周200元營養食譜”的文章,里面“剛好”提到在大潤發買的實惠食材,是不是比直接喊“大潤發生鮮便宜!”順耳多了?
二、大潤發的軟文,到底在講啥故事?
問:超市軟文能寫啥?總不能天天寫白菜蘿卜吧?
嘿,可別小看!大潤發的軟文素材庫,其實挺豐富:
-
產品故事:但不止于產品!
- “爆款”背后的門道:比如,為啥這款牛奶突然火了?可能寫篇“探訪大潤發牛奶冷藏庫,原來新鮮是這樣鎖住的...”,既科普又帶貨。
- 小眾好物挖掘記:發現一款不起眼但超好用的調料?寫成“主婦私藏!大潤發冷門調味品拯救廚房小白”,滿足獵奇和實用需求。
- 時令美食指南:大閘蟹季到了?來篇“秋風起蟹腳癢,大潤發老師傅教你挑蟹三招”,蹭熱點+專業人設。
-
用戶故事:讓普通人唱主角!
- 省錢達人秀:“90后小夫妻如何在大潤發精打細算月省千元?” 真實案例,更有說服力。
- 深夜食堂溫情:“凌晨兩點的大潤發,是誰在給城市守夜人留一盞燈?”(可能寫烘焙區為夜班人員預留面包的故事)主打情感共鳴。
- 生活妙招分享:“一根橡皮筋搞定大潤發購物袋收納!” 實用小技巧,易傳播。
-
本地化故事:接地氣才是王道!
- 結合當地特色:比如在南方城市,寫“臺風天囤貨指南,大潤發這些物資最搶手”;在北方,可能寫“冬日囤菜季,大潤發地窖式倉儲保障新鮮”。讓本地居民覺得“這就是寫給我的”。
- 融入社區活動:報道大潤發贊助的社區籃球賽、親子活動等,強化“社區好鄰居”形象。
三、這些故事,都往哪兒“投喂”?
問:寫好了軟文,總不能貼超市門口吧?哪兒能找到目標顧客?
大潤發在這塊兒,算是摸清了門道:
-
微信生態是主戰場:
- 本地生活號/寶媽號:合作投放最精準,比如“XX本地寶”、“XX媽媽網”,用戶就是沖著本地吃喝玩樂、育兒信息來的。
- 垂直領域KOC(關鍵意見消費者):找那些粉絲不多但粘性高、真實分享生活的主婦、美食愛好者合作,性價比高,信任感強。
- 企業自有公眾號/社群:發布官方攻略、活動預熱,服務已有會員。
-
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
- 情景短劇植入:比如拍個“不會做飯男友第一次下廚”的搞笑視頻,“剛好”用到大潤發買的半成品菜。
- 探店Vlog:邀請達人探店,重點展示特色區域(如烘焙坊、海鮮區)、打折信息或新品。
- 實用技巧短視頻:“3分鐘學會大潤發網紅烤雞的居家平替版!” 內容有用,自然帶出商品。
-
小紅書:種草圣地
- 素人分享:鼓勵用戶曬單,尤其是高顏值商品(烘焙、進口零食) 或 性價比之王。
- 清單體攻略:“大潤發必買Top 10清單!跟著買不踩雷”。
- 線下活動打卡:比如與IP聯名的主題陳列區,吸引年輕人拍照分享。
-
微博/今日頭條等資訊平臺:
- 更偏向品牌事件、大型促銷活動、社會新聞結合點(如保供穩價)的傳播,覆蓋面廣。
四、光講故事就行?怎么讓人“動”起來?
問:看完了,感動了,然后呢?怎么把人引到店里或線上?
大潤發軟文的“小心機”就在這里——埋鉤子,促轉化:
-
“鉤子”要軟:
- 文末小福利:“評論區分享你的省錢妙招,抽3位送大潤發50元購物卡!” 低成本,高互動。
- 暗號優惠:“到店對店員說‘小紅書來的’,立享XX折扣”。追蹤來源,制造專屬感。
- 限時/限量信息:“僅限本周六日”、“前100名顧客有贈品”。制造緊迫感。
-
引導要清晰:
- 突出位置放小程序碼/門店地址:看完就能直接下單或查路線。
- 關聯話題/活動頁:線上活動要有明確入口。
-
玩轉UGC(用戶生成內容):
- 發起 #我在大潤發撿到了寶#、#大潤發神價格# 等話題,鼓勵用戶曬單、分享。用戶的內容,就是最好的軟文!
- 對優質UGC進行展示(如線下店內屏幕、線上官號轉發),形成正向循環。
-
裂變小玩法:
- “分享給3個好友,解鎖專屬優惠券”。利用社交關系拉新。
- 拼團信息植入軟文:“辦公室組團買水果,人均省一半!”
五、效果咋樣?錢花得值不值?
問:搞這么多花樣,最后能賣出去多少菜???
說實話,軟文效果不像打折海報那樣立竿見影,它更像“文火慢燉”。大潤發看重的指標可能包括:
-
線上:
- 軟文閱讀量、點贊評論數(衡量傳播和互動)。
- 導流到大潤發優鮮APP/小程序的UV(訪問用戶數)、新增會員數。
- 通過文中特定二維碼/暗號產生的訂單量、銷售額。(這塊具體怎么精準歸因?可能需要內部復雜的追蹤系統,咱外人就不好細究了)。
- 社交媒體相關話題的討論熱度。
-
線下:
- 特定促銷商品或活動區域的客流變化。
- 會員消費頻次和客單價的提升(長期觀察)。
- 門店服務臺提及“看了XX文章/視頻”來咨詢或參與活動的顧客數量。
數據好,當然說明策略有效;但品牌好感度、用戶心智占領這種“無形資產”,雖然難量化,或許暗示著更大的長期價值。 不過話說回來,投入產出比(ROI)始終是懸在頭上的劍,效果不好,預算說砍就砍。
六、玩軟文,就沒風險嗎?
問:軟文翻車的情況也不少吧?大潤發不怕?
怕,當然怕!主要風險點:
- “軟”變“硬”,遭人煩:故事生硬,植入太明顯,一看就是廣告,用戶立馬關掉甚至吐槽。核心還是內容質量得過硬。
- 過度承諾,貨不對板:軟文里夸得天花亂墜,結果顧客到店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或者價格不符。一次失信,信任難建。
- KOL/KOC“塌房”:合作的博主如果出問題,品牌也會受牽連。選人得謹慎。
- 負面輿情關聯:如果軟文內容不小心踩中社會敏感點,或者超市自身出現負面新聞(如食品安全),之前的軟文可能被翻出來“鞭尸”。
- 同質化競爭:大家都在寫軟文,套路差不多,用戶也會審美疲勞。創新和獨特性越來越重要。
大潤發應對?一方面靠內容審核把關,另一方面也得建立快速響應機制,萬一出問題,能及時滅火。
寫在最后:大潤發軟文的“道”與“術”
說到底,大潤發的軟文營銷,骨子里是想把“賣貨”變成“分享生活”。它不再高高在上地喊“我最便宜”,而是蹲下來,用你熟悉的語言,講你可能關心的故事——怎么吃得更健康、過得更省心、日子更有滋味。
技術(渠道、玩法)可以學,但“道”(真誠、利他、懂用戶)才是根本。 軟文不是忽悠,而是提供價值。當用戶覺得“這篇東西對我有用/有趣”,順便知道了大潤發有相關好東西,這事兒就成了。超市的煙火氣,配上文字的溫度,或許就是大潤發想留在顧客心里的那份“潤”吧。
【文章結束】
標題:大潤發軟文營銷推廣策略:如何讓超市故事飛入千萬家??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7537.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