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集

如何在微信公眾號寫出刷屏級白酒軟文?12個實操干貨

【文章開始】

你辛辛苦苦寫了篇白酒推文,自己挺滿意,結果發出去閱讀量才幾百?還被老板吐槽像產品說明書?痛不痛? 更扎心的是,刷朋友圈看到同行那篇白酒軟文,明明感覺也就那樣,結果10W+?憑啥啊!搞不明白這玩意兒怎么寫才“對味”,是吧?哎,今天咱就把這事兒嘮透了。

為啥你寫的白酒文,別人看不下去?

你得琢磨琢磨,讀者為啥要點開一篇講酒的公眾號?真為了看你這酒用了啥高粱、發酵多少天?別傻了...大家是為了獲得價值,或者被戳中情緒。看看那些失敗的案例,問題其實挺集中:

  • 干貨堆砌變說明書:“我們精選紅纓子高粱,12987工藝,陶壇儲存五年”... 讀兩句就想劃走。
  • 自嗨式吹噓: “千年傳承、窖池珍貴、大師親釀”... 空話連篇,毫無實感,讀者免疫了。
  • 看不懂的“行話”轟炸:“酒體豐腴、窖香幽雅、層次感豐富”... 普通人誰懂?只會覺得裝。
  • 沒有“人味”,冷冰冰: 通篇都在講酒,沒故事、沒情感、沒溫度,看完就像喝了杯白開水。

說到底,這是典型的賣方思維作怪,光顧著自己想說什么,忘記讀者需要什么、愛看什么、能信什么了。信息爆炸時代,你寫的不是“酒”,是注意力爭奪戰里的“鉤子”


別不信邪!用戶就吃這幾套!

那好喝的“白酒軟文”到底是啥味兒?拆解了幾百篇爆款后,我發現它們就像那杯好酒,有門道:

  • 講人話!講人話!講人話! 這是基礎中的基礎。什么“馥郁芳香”,你說“一開瓶,屋子里一下子就飄滿那個糧食香,帶點甜味,鼻子一抽就知道是好東西”,這不就接地氣了?
  • 故事才是最好的引子: 用戶買酒,買的往往不光是味道,是背后的情緒和身份認同
    • 老板創業故事: 那個放棄百萬年薪去山里釀酒的老張頭,喝他的酒是不是感覺特別有情懷?讀者就想:這人有點“軸”,酒應該差不了。
    • 用戶真實反饋: “第一次見岳父,帶的這瓶,老爺子喝高興了,直接開柜拿了珍藏...” 這種代入感,比你說一萬遍“適合送禮”管用。
  • 別裝B,真誠點! 現在讀者多精啊,一點套路都聞得出來。比如:
    • 說說這酒的小缺點(當然不能是硬傷):“這酒勁兒確實有點大,頭回喝別貪杯,后勁上來走路打飄,反正我同事老李試過...” 反而顯得真實。
    • 坦白自己的選擇邏輯:“說真的,市面上好酒不少,為啥選中這款推給大家?一是老板實誠沒亂定價,二是他們那個窖,我去看過真有點年頭...”
  • 讓視覺替你加分:
    • 別再用假模假式的擺拍了!工廠實景、工人勞作、甚至開瓶倒酒那“一線入喉”的動態視頻,真實感就是信任感
    • 數據對比圖要直觀:不是干巴巴列出參數,用柱狀圖比比同價位其他酒的基酒年份占比,一眼就知道優勢在哪。當然,這個數據的來源需要可靠,不然容易翻車,這點咱后面會提。

爆款軟文的本質,就是披著“信息外衣”的“情緒共振器”。你得先讓人有感覺,才可能去研究你產品到底咋樣。


手把手教你:寫一篇能賣貨的白酒軟文

光說不練假把式,咱們直接上模板,往里填東西就行!這篇主要講一個新品牌如何突圍的寫法:

  • (開頭鉤子 - 沖突開場): “去年中秋家宴,我花兩千塊買的某名酒,竟被三叔家那瓶‘土酒’比下去了???”(制造懸念+沖突)
    自問: 這名酒真不行嗎?自答: 不是,是這些年大家都喝習慣了,反而忽略了一些踏實做味道的小眾好酒。直到這次...讓我發現了X品牌。
  • (人設故事 - 賦予靈魂): “辭職信拍桌上!那個離開茅臺的技術大拿,只為一個近乎偏執的想法...” 講講品牌創始人的初心(比如復原一個快消失的獨特工藝),強調他的“軸”和專業背景。配上他在車間滿頭大汗盯著酒醅的照片。
  • (破解痛點 - 精準打擊): “好酒≠天價!喝懂這幾點,你也能輕松挑到高性價比口糧!”
    • 用戶痛點: 小白想買好酒,但怕被坑,價格霧里看花,不知道錢花得值不值。
    • 我的方案:
      1. 認準核心產區(比如赤水河邊): 簡單粗暴,大環境決定下限。
      2. 看基酒年份占比: 甭聽商家忽悠“XX年老酒”,看他敢不敢標清XX年以上基酒占比多少(插一張他們產品配料表或宣傳材料清晰標注的圖)。
      3. 工藝不神秘,關鍵看舍得: 點出他們是正宗坤沙(或XX特定工藝),耗時長、出酒率低、成本高,但風味足、喝著順
      4. (轉折處) 不過話說回來,年份占比高當然好,但這也意味著成本飆升啊! 那小品牌怎么生存?其實他們的模式是砍掉中間層層溢價,沒那么多營銷費用壓身上, 價格自然能下來。(主動暴露小品牌的定價優勢邏輯)
  • (真實體驗 - 感官描寫): 描述你品嘗過程:“第一口下去,哇,那股力道!從舌尖‘噌’地竄上來,但不是辣喉嚨那種硬沖...是溫潤包裹著舌頭,像...(打個接地氣的比喻,比如‘小時候爺爺熱米糊糊上面那層厚膜的口感,帶著溫乎勁兒’)。下咽后,砸吧下嘴,絲絲縷縷的回甘,像含了顆甜話梅核...” (讓讀者在腦子里“嘗”到味道)。
  • (價值錨定 - 塑造劃算感): “說實話,這味道和口感,市面同檔次名酒起碼得XXX起吧?” (找一個市場認知度高的同品質酒對標,形成心理價格錨點)“但我們因為是自營渠道,限時活動價只要 XXX!”(制造緊迫感)+ 贈品/保障(下單送小酒版嘗鮮,XX天退換無憂)
  • (用戶證言 - 強化信任): “第一批客戶咋說?(截取真實用戶評論):
    • “本來圖便宜試試,結果驚了!囤了兩箱過年!”
    • “口感很干凈,不上頭,現在我爸只認這個酒!”
    • (這里做個修正) “A平臺很多評價說喝完第二天不頭疼,或許暗示它的雜質控制做得不錯?” (將絕對化的“這證明是好酒”改為存疑表述)。
  • (促單指令 - 簡單明確): “庫存不多!真懂酒/想嘗嘗靠譜好酒的,直接點下面小卡片 ↓↓↓ (鏈接按鈕) 別猶豫,不好喝我頭給你當球踢(玩笑臉)!現在下單,還有額外小驚喜...”(限時限量+贈品+輕松語氣)

小心!這3個坑一踩就廢!

寫嗨了也別忘了避雷,微信生態里白酒推廣的禁忌一點不比傳統媒體少,甚至更嚴:

  1. 吹療效、打擦邊?必死無疑! “保肝護胃”“延年益壽”?醒醒!平臺機器人分分鐘就給你封了!最多說說酒質純凈,喝后舒適(比如不口干、不上頭),點到為止。
  2. 數據來源不清?信任崩塌! 你說你基酒五年占比80%,依據在哪?有權威檢測報告能放背書嗎?具體檢測方法能否公開?說不清的話,精明的酒友立馬質疑你是騙子。這個知識盲區必須注意!(主動暴露知識盲區:權威檢測報告和可溯源機制非常關鍵,但如何讓讀者便捷驗證?這點很多品牌做得不夠透明。)
  3. 過度美化,翻車更狠! 圖片修得媽都不認識?故事編得離奇曲折?在人均列文虎克的時代,別低估網友的“找茬”能力。一旦被發現失真,口碑直接崩盤。真實才是長久之道。

終極秘籍:把自己當酒膩子,別當小編!

寫這玩意兒,最忌“端著”!你得:

  • 放下“甲方心態”,多喝多聊! 別光盯著自家酒吹,去和酒友侃大山!知道他們在群里吐槽什么酒又漲價了,羨慕什么渠道好價淘到寶。用戶語言庫都在日常聊天里。
  • 積累你的“感官詞庫”! 下次描述酒體,別只會“入口綿柔,落口甜”,試試“舌尖像被軟絨絨的毯子包住”或“咽下去后嗓子里像有小顆冰糖在慢慢化”。精準的、接地氣的通感比喻,殺傷力巨大!靈感哪來?多喝!認真記錄!
  • 持續收集“用戶證言”: 用戶的真實反饋(好評截圖、復購原因、小故事)是最好的內容燃料。建個文檔專門收集,用的時候信手拈來,說服力MAX。
  • 測試!測試!再測試! 一篇軟文效果怎么樣?看評論互動!看后臺咨詢關鍵詞!看鏈接點擊轉化率!看最后的成交單數! 數據會告訴你,哪種開頭更抓人,哪種故事更能打動人,哪種促單方式更有效。持續復盤,不斷優化。

你看隔壁老王,前腳還在愁自己家小酒廠打不開銷路,公眾號做得半死不活;后腳就咬牙換了個“酒鬼+文案”做內容,半年多時間,愣是把個企業號弄得粉絲嗷嗷叫,訂單刷刷來。核心?就倆字:用心+真誠。 別把用戶當韭菜割,把故事講真、講好、講進人心里,再配上點實在的干貨和好產品,人家自然愿意買單。

想偷個懶?我這整理了一份 《白酒軟文避坑指南+100條真實用戶評論金句模板》,全是實操中提煉出來的硬貨。關注公號“XXX”(后臺回復【白酒鉤子】),直接拿走用!能省不少摸索的時間。

說到底,寫出有賣相有賣勁的白酒軟文,本質上是場與用戶的味蕾對話和心理共鳴。套路或許能吸引一時,唯有真誠的故事+過硬的產品+精準的表達,才能讓這杯酒越喝越有味道,讓人念念不忘。

【文章結束】

上一篇:如何制作軟文軟件?從零開始手把手教你搞

下一篇:如何增加軟文閱讀量?這7招親測有效


標題:如何在微信公眾號寫出刷屏級白酒軟文?12個實操干貨?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7588.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