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新媒體營銷
但本質上,如果客氣一點說,可以認為這是一種對新媒體的寬泛定義(廣義?),如果嚴謹一點,那就根本上是誤解了新媒體。博研對新媒體的定義是這樣的:“受眾可以廣泛且深入參與(主要是通過數字化模式)的媒體形式。”如是,就把“馬路上的LED,電梯間的液晶屏,廁所里的尿兜廣告”諸如這一類的東西排除在新媒體之外。本質上,上述那些所謂的“新媒體”,說到底還是廣告牌罷了。博研把1.0時代的互聯網新聞媒體也從我論述的新媒體中排除了出去。以新浪、搜狐為代表的水平門戶網站和品種繁多的垂直專業網站,我更愿意將它們視為是某一種傳統媒體的網絡版本。因為它們依然是傳統傳者把控的媒體形式。核心關鍵在于:大比例的文本創造存在于傳統媒體中,經“復制”出現在網絡新聞媒體中。博研科技所定義的新媒體,核心維度包括三個部分:其一、受眾。雖然,受眾在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模式下也變成了“傳者”。但這種傳者和傳統媒體上的傳者是不一樣的,不一樣之處在于他們產出“原生態的內容”,而非“專業的內容”。所謂原生態的內容,就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中間言語的加工環節是很少的。其二、廣泛且深入的參與。廣泛到什么程度?幾乎是零門檻。當然,這種零門檻亦是相對的,至少要有會上網(或發短信)的素質和條件罷!深入到什么程度?推到極致就是,一旦不參與了,媒體平臺立刻變成零。亦就是受眾不貢獻內容(更確切地說,是不作為),網站(或其它媒體形式)變成空殼。廣泛且深入的參與和互動(interactive)是不一樣的。握有話語權的傳者和傾聽的受者通過互動可以達成平等關系(symmetric),但新媒體可讓他們的關系重新傾斜(asymmetric),但這種傾斜卻是偏向受者的。其三、主要通過數字化。數字化的核心在于文本可以被輕易復制且散播,推動信息的傳播。“糾纏”于新媒體的定義,并非是玩玩文字游戲,或是搞書齋型研究。厘清了新媒體的定義之后,才可以明白,基于新媒體的營銷工作,究竟和傳統營銷手法有何不一樣。
“新媒體”的是什么概念
相較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所謂新媒體是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絡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說是新媒體”。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于傳統媒體,才可以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亦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如今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絡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較之于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吳征認為:“相較于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周進指出,新媒體可與受眾真正建立聯系,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節目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郭煒華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于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有研究者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出:“新媒體近乎于零費用信息發布,對受眾廣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商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戰。”張毓強還以“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威廉·達頓拍攝了手機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圖片直播的方式‘報導’了災難現場狀況。這些照片很快進入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
標題:新媒體銷售是干什么的?什么是新媒體營銷?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86368.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