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集

朋友圈刷到養生茶廣告,開頭是癌癥患者自述,結尾突然賣貨——這算軟文還是硬廣?去年我鄰居阿姨被這一類內容坑了八百塊,買回三盒三無商品。這事兒讓我意識到,分不清軟硬文可能真要交智商稅。


硬文就像相親直白報價
直接甩數據談條件的硬文,好比相親商圈明碼標價:

  • 突出價錢優勢(直播間9.9包郵)
  • 強調功能參數(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
  • 采用限時促銷(最后3小時折扣)

腦白金廣告是典型硬文案例,連續十年重復同一句話,硬生生把「送禮」和品牌畫等號。但這種玩法在年輕人中越來越不吃香,調查顯示00后對硬廣的屏蔽率高達73%。


軟文好比閨蜜悄悄安利
藏在故事里的軟文更加高級,像閨蜜喝下午茶時的隨口推薦:

  • 情感共鳴替代商品說明(寶媽帶娃辛苦需要速食)
  • 學識科普植入商品(護膚品成分剖析)
  • 場景營造激發要求(露營必備神器清單)

大疆無人機早期推廣就玩得很溜,在攝影論壇發「如何用上帝視角拍大片」,絕口不提品牌卻讓飛控技術深入人心,三個月轉化了上萬專業網民。


教你三招辨軟硬
對比兩種文案的底層條理:

硬廣軟文
開頭直接拋出商品講段子或故事
佐證甩檢測報告用網民證言
轉化點立即購物按鈕掃碼領資料
網民感受知道被推銷以為在看資訊

有個經典案例是某學識付費課程,硬廣版寫「限時折扣199元」,軟文版變成「我用這套方法多賺了10萬年終獎」,后者轉化率高4倍。


軟硬結合成新趨勢
現在高段位玩家都搞雜交體:

  1. 開頭硬核科普(擺數據講定律)
  2. 中間故事包裹(網民痛點場景)
  3. 結尾促銷截殺(限時福利)

知乎上某脫毛儀測評文章就這套路,先列光譜波長對比圖,再講女生約會尷尬經歷,最后放專屬優惠碼。這種操作讓商品搜索量兩周漲了300%。


新手別踩這些坑
見過最離譜的失敗案例:微商把硬廣詞塞進軟文里,開頭是婆媳沖突故事,中間突然插播「XX面膜美白效果超醫美」。好比古裝劇里人物突然念廣告詞,看得人頭皮發麻。還有個賣課的把軟文寫成懸疑小說,受眾追了三章發現是賣Excel教程,反手就是個舉報。


本人觀點
在廣告行業混了八年,發現個有趣規律:硬文像買家秀,軟文像賣家秀。現在最高明的其實是看起來不像廣告的廣告,比如說某乎上「三十歲轉行」的熱門貼,最后都指向編程培訓課。但記住,軟文再軟也需要有底線——上周看到篇賣保健品的編造醫生人設,結局被真專家打臉,這種小聰明遲早翻車。

說到底,好內容自己會說話。與其糾結軟硬樣式,不如先想明晰你能給受眾什么價值。就像我那個寫寵物自媒介的朋友,把貓糧廣告寫成「流浪貓救助日記」,粉絲反而催著他多接廣告,這大概就是傳播的最高境界吧。

上一篇:軟文硬廣告怎么選?五年實測數據揭秘三大鐵律

下一篇:軟文硬文對決指南:穿透廣告迷霧的認知地圖


標題:軟文硬文分不清?三招教你識別營銷套路?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2601.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