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集


為什么有的廣告不像廣告?
上個月刷到篇講頸椎病的文章,看完才發現是賣按摩儀的。最絕的是評論區都在問"哪里買",作者回了句"某寶搜'骨科醫生同款'"——好家伙,這波操作讓單品月銷直接破萬。現在軟文早就不止"親測好用"這種低級套路了,今天帶你開開眼。


一、情感勒索型:讓你不買就愧疚

這種玩法專攻人性弱點,舉一個栗子:

  1. 開頭講山區孩子冬天沒厚衣服
  2. 中間插段老裁縫帶徒弟的故事
  3. 結尾輕描淡寫提句"每賣一件捐10元給助學基金"

去年某服飾品牌靠這招,把庫存三年的童裝清空了。核心是把商品變成品德揀選題,你不買不是嫌貴,而是沒愛心。不過要提醒,用多了容易反噬,上次有個保健品翻車就是出于被扒出捐款造假。


二、學識詛咒型:看不懂才高級

見過最騷的操作是賣防曬霜的:
搬出NASA衛星云圖講紫外線
列出一堆像"二氧化鈦濃度與SPF值非線性關系"的數據
最后結論就一句"選我家準沒錯"

說實話,90%的人根本看不懂那些曲線圖,但就覺得"專業牛逼"。有數據顯示,這種軟文轉化率比普通版高40%,特別是醫美、保健品行業特愛用。不過要小心翻車,之前有品牌把化學分子式都寫反了,被學生黨當場打臉。


三、人間觀察型:你以為在吃瓜其實被種草

最近爆火的職場文就是典型:

  1. 寫新同事背愛馬仕被排擠
  2. 轉折發現是拼單買的仿款
  3. 最后帶出平替包包的鏈接

這種套路妙在把商品融入社會話題,去年某小程序靠"大廠裁員日記"軟文,悄咪咪推了求職課程,轉化率比直接打廣告高三倍。記著,現在的受眾精得很,得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圍觀八卦而非看廣告。


四、反向安利型:越罵越有人買

前陣子有個典型案例:

  • 標題《千萬別買這款網紅鍋》
  • 正文吐槽涂層脫落、把手太滑
  • 結尾補刀"除開你像我一樣懶得退貨"

結局評論區炸出大量"不信邪"的訂單,商家不得不限購。這招特別適合新品牌,先降低預期再給驚喜,比王婆賣瓜有效多了。不過得掌握度,上次有個面膜文案寫"會爛臉",結局真有人過敏,差點被告上法庭。


五、養成游戲型:讓開銷者覺得自己在升級

某讀書APP的連環計值得學習:

  1. 先發《讀完這書的人95%都辭職了》
  2. 三天后推《自由職業必備的10個器械》
  3. 周末再上《在家賺錢的冷門副業》

整套操作下來,付費會員轉化率增強70%。這就像打游戲做任務,每一篇軟文都是新關卡,現在你知道為什么總看到系列推文了吧?不過要控制節奏,有個培育機構連續推了7天,被網民投訴"消息轟炸",反倒壞了口碑。


最近發現個新趨勢:軟文開始玩"找不一樣"。比如說在測評圖里故意放錯商品,評論區第一個發現的送優惠券。某咖啡品牌用這招,讓開銷者平均停留時間多了2分鐘。故此啊,套路永遠在進化,核心是要比受眾多想半步。

數據說話:2023年隱蔽式軟文閱讀欣賞量增長120%,但舉報量也漲了65%。這說明啥?大家不是討厭廣告,是討厭無腦吹的廣告。下次軟文寫作記得,把受眾當聰明人,他們才會迫不得已被你"套路"。

上一篇:軟文運營怎么做才能讓訂單自己找上門?

下一篇:軟文這樣寫才爆單?三大狠招直接抄


標題:軟文還有哪些類型?這5種隱藏玩法你可能從沒見過?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2692.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