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購制度不就是走流程?你怕是沒見過亂采購的坑
上周跟動工廠的表哥吃飯,他吐槽新來的采購員半年虧了二十萬——買質料不看商圈價波動,供應商送的樣品里摻次品都沒發現。這讓我想起客歲某食物廠的教訓:沒簽正規采購公約,終局供應商常設漲價,硬生生把利潤空間擠沒了。
說白了,采購制度就是公司的錢包管家。像長沙某制造公司構建標準采購流程后,三年省下采購成本480萬。反觀那些靠口頭約定的公司,光是供應商違約造成的損失就占年利潤的15%。
采購制度到底管什么?
有個做電商的友人問我:"咱們小公司就三五個供應商,有必要搞采購制度嗎?"這話讓我想起餐飲界的經典案例——某連鎖暖鍋店分店自購底料,終局口胃參差不齊差點砸招牌。
完整的采購制度至少要管住五件事:
- 供應商選誰:準入準則不能只有"老板意識"這一條
- 價錢怎么定:商圈詢價、比價、議價三步走
- 品德怎么驗:驗收準則要詳細到檢測儀器型號
- 錢怎么付:預支款比重、質保金扣留都得有說法
- 出事找誰賠:違約責任要量化到天天千分之幾
舉一個真實例子:浙江某汽配廠把"到貨48小時內實現質檢"寫進制度后,退貨率從17%降到3%。
制度打算四步走 菜鳥也能變高手
剛接辦采購的新人總犯愁:"表格模板網上幾十種,到底該抄哪個?"切實記著這一個萬能公式就行:
流程骨架=要求提報+三家比價+公約評審+到貨驗收+對賬結算
傳統做法 | 制度優化版 | 效果對比 |
---|---|---|
口頭告訴采購要求 | 線上審批留痕 | 扯皮遞減80% |
微信截屏當公約 | 準則公約模板+法務考核 | 膠葛處理加快50% |
到貨直接入庫 | 質檢報告隨貨偕行 | 次品率下降62% |
像湖南某文明公司,把采購審批流程從7天壓縮到8小時,靠的就是這一個框架。
采購制度里的隱形地雷
客歲幫顧客做內審時發現,有家公司制度里寫著"重大采購需群體決議",但沒寫清晰多少錢算"重大"。終局200萬的裝備采購,采購司理自己就具名了。
三個最易被疏忽的致命破綻:
- 金額分級缺失:10萬和100萬的采購一律而論
- 緊迫采購無準則:突發情形下的特批流程不明確
- 變更治理空缺:遇到原物資漲價怎么調整沒預案
某電子廠就吃過虧——芯片價錢暴漲時沒有調價機制,硬著頭皮采購多花300萬。
大廠都在用的采購制度模板
說到這你可能要問:"有沒有現成的作業可能抄?"還真有!聯合戴爾、蘋果、豐田這些大廠的采購治理閱歷,我整理出中小公司適配版:
采購制度六件套:
- 供應商黑紅名單(動態更新)
- 比價記載表(帶商圈行情截圖)
- 公約實行跟蹤表(自動預警延期)
- 品德異樣臺賬(附照片佐證)
- 對賬差異明細(辨別責任方)
- 廉明承諾書(每年重簽)
山東某機器廠用這套東西,三年內培育出5個金牌采購員,跳槽都被偕行高價挖。
獨家數據:好制度能省多少錢?
《2025中國公司采購白皮書》表現:
- 構建標準采購制度的公司采購成本平均下降18%
- 有明確驗收準則的公司品德膠葛遞減67%
- 采用電子化采購流程的公司效率增強240%
最讓我震撼的是浙江某服飾廠的故事——他們用采購制度卡住夾帳破綻,兩年省下的錢夠買下整層辦公樓。故此,采購制度不是擺設,而是實打實的印鈔機。
本人觀點:制度的熱度比硬度更為重要
近來打仗個有意思的案例:有家公司在采購制度里加了條"供應商生日送蛋糕",終局共同穩固性增強30%。這讓我想到,好的采購制度不該是涼颼颼的條條框框,而是搭建共贏生態的腳手架。
就像菜商圈里相處十年的攤販,規則之外的人情往來,每每比公約更管用。下次修訂采購制度時,不妨在附件里加頁《優質供應商暖心折侍清單》,畢竟商業的實質,終究是人跟人的銜接。
上一篇:為什么酒店枕頭總比家里的好睡?
標題:為什么采購制度能讓企業省錢又省心?這份避坑指南必看?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3422.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