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號軟文投放實戰指南:從零開始玩轉流量
【文章開始】 你吭哧吭哧寫了篇賊好的文章,發在自己公眾號上,閱讀量就幾百?是不是特憋屈?別急,可能不是你的內容不行,而是你的池子太小了!這時候,公眾號軟文投放 這招,你得琢磨琢磨了。
啥?你說花錢買位置?對,但也不全對。這玩意兒,玩好了是放大器,玩砸了就是打水漂。今天咱就掰開了揉碎了,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公眾號軟文投放”。
一、軟文投放到底是個啥?不就是打廣告嗎?
表面看,確實像打廣告。你花錢,找別人的公眾號(我們叫“號主”或者“KOL”),讓他們在他們的地盤發你寫的或者他們幫你潤色過的文章,里面得提到你的產品、品牌或者服務。
但!它跟硬廣最大的區別在哪?軟文軟文,重點在“軟”。它得藏得深一點,看起來像一篇正經的分享、干貨、故事,讀者看著看著,哎,不知不覺就被“種草”了,而不是一看開頭就“哦,廣告,跳過”。
- 硬廣:直白推銷,“買它買它!”(讀者:煩,關掉)
- 軟文:講個故事,分享個經驗,最后“順便”提一下這個產品幫了大忙(讀者:哦?有點意思...)
二、為啥非得搞軟文投放?我自己發不行嗎?
問得好!你自己發當然行,但問題在于:
- 流量瓶頸:你號小,粉絲少,再好的內容也飛不起來。投放就是借別人的流量池養自己的魚。
- 信任背書:你夸自己產品好,王婆賣瓜。但一個讀者信任的大V說你好,那分量就不一樣了,這叫信任轉移。
- 精準觸達:你號粉絲可能五花八門。但你可以專門找那些粉絲畫像跟你目標客戶高度重合的號去投,精準打擊,效率高。
- 品牌曝光:就算沒立刻轉化,混個臉熟總行吧?在目標客戶眼前多出現幾次,下次他真有需求時,可能第一個想到你。
不過話說回來,投放也不是萬能的。內容本身是根,投放只是加速器。內容爛,投再多也白搭,甚至起反作用。
三、找誰投?號主千千萬,哪個才是我的菜?
這是最頭疼也最關鍵的一步!大海撈針??!別慌,按這幾個篩子來:
- 粉絲畫像匹配度:這是核心!賣母嬰產品的,你投個科技數碼號?除非你賣的是高科技奶瓶... 否則就是瞎搞。必須看號主的粉絲是不是你的目標客戶。年齡、性別、地域、興趣、消費能力,越匹配越好。
- 內容調性契合:號主平時發啥?是嚴肅財經?還是搞笑段子?還是文藝小清新?你的軟文風格得能融入進去,不能太突兀??偛荒茉谝粋€講理財的號里硬塞個無厘頭搞笑廣告吧?
- 數據真實性:閱讀量、在看數、評論互動... 這些數據好看嗎?但!小心刷量! 現在水太深了。怎么看?
- 看閱讀量和點贊/在看/評論的比例是否合理(比如閱讀1萬,點贊就幾十個?可疑)。
- 看評論質量,是真實討論還是水軍刷屏(“好文!”“支持!”這種復制粘貼的居多?小心)。
- 看歷史文章數據波動是否異常(平時閱讀幾千,突然某篇爆到10萬+又沒特別原因?存疑)。
- (這里暴露個盲區)具體怎么百分百識別刷量?說實話,我也沒絕對把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能多維度交叉判斷,或者借助一些第三方工具(雖然也不完全準)。
- 報價合理性:粉絲多、數據好的號肯定貴。但貴不等于值!算算單個閱讀成本、潛在客戶獲取成本。一個閱讀量1萬的號報價5000,和一個閱讀量5000的號報價1000,哪個劃算?得結合轉化率看(后面講)。
四、怎么跟號主談?砍價有啥技巧?
找到心儀的號了,咋談?
- 別一上來就問“發一篇多少錢?” 顯得外行。先聊聊,表達你對ta內容的欣賞(得真誠),說說你的產品/品牌,問問ta覺得粉絲會不會感興趣。建立點好感。
- 明確需求:你想發頭條?次條?原創還是轉載?要不要號主修改?要不要配合轉發朋友圈?有沒有額外贈送(比如送粉絲福利)?這些都會影響價格。
- 砍價是門藝術:
- 打包:一次投多篇,或者長期合作,通常有折扣。
- 資源置換:你能提供啥?免費產品?服務?互相推廣?
- 檔期:非熱門檔期(比如節假日前后、周末)可能好談價。
- 真誠溝通:預算有限,但真心想合作,看能不能給個友情價?(這招看人,不一定靈)
- (砍價具體技巧?這個... 我承認我也不是談判專家,有時候也得碰運氣,看對方吃哪套。)
五、內容!內容!內容!怎么寫才不招人煩?
終于到重頭戲了!投放成敗,內容占7成! 怎么寫?
- 核心:提供價值! 你這篇文章,對讀者有啥用?是學到了知識?解決了痛點?獲得了快樂?還是產生了共鳴?先想清楚你能給讀者什么,再想怎么植入你的東西。
- 形式多樣:
- 干貨分享型:教點實用技巧,最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推薦你的產品作為工具。比如教穿搭,最后推薦你家的服裝。
- 故事/案例型:講個真實(或看起來真實)的故事/案例,主角遇到了問題,用了你的產品,問題解決了,生活美好了。容易引發共鳴。
- 測評/體驗型:號主親自體驗你的產品,優缺點都說說(顯得真實),最后總結是否值得買。
- 熱點/話題型:蹭熱點,巧妙地把你的品牌/產品關聯進去。要快,要自然。
- 植入要巧妙:別生硬!別一上來就推銷!“潤物細無聲”是最高境界。在讀者最需要解決方案、最認同觀點的時候,自然帶出你的產品。
- 符合號主風格:讓號主參與修改,或者你模仿ta的文風寫。讀起來得像ta自己寫的,粉絲才買賬。
- 引導行動要清晰:看完文章,你想讓讀者干嘛?關注你公眾號?點閱讀原文買?加客服微信?必須有個明確的、不讓人反感的行動號召(Call to Action)。比如:“想了解更多XX技巧,歡迎關注XXX公眾號”,或者“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限時優惠等你拿!”
舉個栗子:老王賣水果,想投一個本地生活號。他讓號主寫了一篇《夏天到了,教你3招挑到最甜的西瓜!》,里面干貨滿滿,教大家看紋路、聽聲音、拍手感。最后一段:“其實啊,挑瓜也是個經驗活。像我常去‘老王鮮果鋪’(植入品牌),他家老板老王人特實在,每次都會幫我挑好,瓜甜不說,價格也公道(植入賣點)。懶得挑的朋友,不妨去試試?(引導行動)”。 讀者學到了知識,對“老王鮮果鋪”有了好印象,還可能真去了。
六、錢花了,效果咋樣?怎么看?
不能光撒錢不看響?。⊥锻甑脧捅P!
- 基礎數據:
- 閱讀量:最直觀,看有多少人看了。但閱讀量高不一定就效果好(可能只是標題黨)。
- 在看/點贊/評論:反映讀者參與度和對內容的認可度。互動多,通常效果更好些。
- 閱讀原文點擊率:如果引導去落地頁,這個數據很重要!看有多少人真的感興趣。
- 轉化效果:
- 銷售轉化:直接帶來多少訂單?多少銷售額?(最硬核的指標)
- 粉絲增長:給自家公眾號帶來多少新關注?
- 線索獲取:收集到多少潛在客戶信息(如微信、電話)?
- 品牌效應:這個比較虛,但可以看:
- 投放后,品牌詞的搜索量有沒有增加?
- 社交媒體上有沒有人討論?
- 用戶對品牌的認知度、好感度有沒有變化?(這個需要調研)
重點:算ROI(投入產出比)! 花了5000塊投一個號,帶來2萬銷售額,毛利1萬,那ROI就是100%(賺了5000)。如果只帶來5000銷售額,毛利2000,那就是虧了3000。下次還投不投這個號,心里就有數了。
注意: 轉化效果受很多因素影響(產品本身、價格、活動力度、落地頁體驗等),不能把轉化差全怪在投放上。但投放帶來的流量質量高低,確實是個關鍵因素。或許暗示,那些粉絲互動積極、閱讀原文點擊率高的號,帶來的流量質量相對更高。
七、新手容易踩哪些坑?
血淚教訓??!提個醒:
- 只看粉絲數/閱讀量,不看匹配度:大號雖好,粉絲不對口也白搭。精準比規模重要!
- 內容自嗨,不提供價值:通篇夸自己產品多牛,讀者:關我屁事?
- 植入太硬太急:開頭就廣告,讀者:再見!
- 不溝通清楚需求:結果發出來不是你想要的,錢也花了,尷尬。
- 不做效果追蹤:錢花哪了?不知道。下次怎么優化?拍腦袋。
- 期望值過高:投一篇就想爆單?難!投放是個持續優化、積累的過程。
寫在最后
公眾號軟文投放,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它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耐心活。核心就三點:找對人(精準匹配的號)、說對話(提供價值的好內容)、算清賬(追蹤效果算ROI)。
別指望一投就靈,多試幾次,多總結復盤。找到適合你自己的節奏和打法。流量焦慮誰都有,但穩扎穩打,用內容說話,才是長久之計。
試試看吧,說不定下一個爆款就出自你的投放呢?
【文章結束】
標題:公眾號軟文投放實戰指南:從零開始玩轉流量?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7122.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