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位微信軟文寫作實戰指南:讓公眾號不再冷場
【文章開始】
你單位公眾號是不是也這樣?辛辛苦苦憋了一篇稿子,發出去像石沉大海,閱讀量兩位數都算高的,點贊評論?那更是想都別想!領導覺得你沒干活,自己還憋一肚子委屈... 為啥別人家的公眾號紅紅火火,你家的一潭死水? 問題很可能就出在“軟文”上——單位微信軟文寫作,真不是隨便寫寫就行的!
單位微信軟文到底是個啥?
先別急著下筆,咱得搞清楚對象。單位微信軟文,簡單說,就是披著“軟”外衣的“硬”宣傳。它不像紅頭文件那么嚴肅刻板,也不是朋友圈段子那么隨意。核心目的是啥?傳遞單位價值、塑造形象、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但得讓人愿意看、看得進去、甚至還想轉發!
- 目標模糊? 發之前問問:這篇東西想讓讀者知道啥?記住啥?做點啥?(比如:知道新政策?記住咱服務好?趕緊來預約?)
- 自說自話? 別只顧著“我單位又開了個會”、“領導又強調了啥”,想想讀者關心啥?跟他們有啥關系?
- 面目模糊? 是通知?是故事?是科普?還是大雜燴?定位不清,讀者就懵。
為啥非得寫好這玩意兒?
“不就是個公眾號嘛,隨便發發得了...” 如果你還這么想,那可真危險了!微信現在是最重要的信息窗口和形象門面之一。寫得好,好處多多:
- 提升單位形象: 一篇生動、專業、有溫度的文章,比印一百份宣傳冊都管用。
- 增強內部凝聚力: 讓員工看到單位的努力、成績和關懷,歸屬感蹭蹭漲。
- 優化公共服務: 政策解讀、辦事指南、溫馨提示... 服務前置,群眾少跑腿。
- 應對輿情基礎: 平時有聲音、有互動,關鍵時刻才有人聽你說。
反面教材比比皆是: 內容干巴巴像嚼蠟,排版丑得沒法看,錯別字滿天飛,發布時間隨心所欲... 這樣的公眾號,別說吸引人,簡直是在趕客!公眾號運營不好,可能說明單位內部協作、服務意識、創新思維都存在問題。
怎么寫才能讓人愿意看?
好了,重點來了!怎么把單位那點“硬”事兒,寫出“軟”感覺?
1. 標題:別當“標題無能”
標題是第一道門!80%的人只看標題決定點不點開! 別再是《XX單位關于XX的通知》了!
- 制造懸念/好奇: “@所有人,這筆錢你可能忘了領!” (比《關于XX補貼申領的公告》強百倍)
- 突出利益點: “明天起,家門口就能辦這10件事!” (直接告訴讀者好處)
- 引發共鳴/情緒: “高溫下的堅守:致敬烈日下的XX人!” (觸動人心)
- 巧用數字/符號: “3分鐘看懂醫保新變化!” “【收藏】最新辦事流程大全!”
- 提問式: “孩子上學,這個證明你準備好了嗎?”
切記: 標題可以“軟”,但不能“標題黨”! 內容必須對得起標題,否則就是透支信用。
2. 內容:講人話,有溫度
內容才是留住人的關鍵。怎么講?
- 用戶思維是王道: 時刻想著“讀者是誰?他們需要什么?痛點在哪?” 把“我單位”視角換成“您需要”。
- 故事化表達: 政策太枯燥?講個真實案例!工作太抽象?說說一線員工的一天!比如寫優化營商環境,不如講個小商戶因為新政策省了多少錢、少跑多少路的真實故事。
- 口語化,接地氣: 少用官話套話,多用“咱們”、“您”、“可以”、“試試”這樣的詞。把“深入推進”換成“我們正在努力做...”、“著力提升”換成“目標是讓大家感覺...”。
- 圖文并茂,別光碼字: 高清工作照、流程圖、示意圖、小視頻... 能用圖說明白的,就別啰嗦。排版清爽,重點突出(該加粗就加粗)。
- 信息要準確、實用: 這是底線!特別是政策解讀、辦事指南,錯了會害死人。不過話說回來,完全不出錯確實很難,尤其是涉及多部門協作時,信息同步可能有延遲。
3. 互動:別唱獨角戲
公眾號不是公告欄!互動是靈魂。
- 文末留個小尾巴: “您對這項服務還有啥建議?歡迎留言!” “您遇到過類似情況嗎?說說您的經歷?”
- 及時回復留言: 哪怕只是“謝謝您的建議,我們會認真考慮!” 也讓人感覺被重視。
- 搞點小活動: 有獎征集、線上投票(簡單的)、知識問答... 提升參與感。
- 設置關鍵詞自動回復: 方便用戶快速獲取常用信息(如回復“社保”獲取指南)。
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寫單位軟文,有些坑真是防不勝防:
- 領導意志 vs 讀者需求: 領導想突出A,讀者關心B... 咋辦?平衡! 在滿足領導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找到與讀者利益的結合點,用讀者能接受的方式表達A。這個度怎么把握?說實話,得看領導的開明程度和溝通技巧,有時候真得反復磨合。
- 審核流程長,時效性差: 熱點蹭不上,新聞變舊聞。對策: 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儲備一些通用素材,非重大內容嘗試分級審核。
- 素材匱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業務部門不供稿,或者提供的都是“硬骨頭”。對策: 主動挖掘!多跑一線,跟業務員聊天,自己找故事。建立供稿激勵機制(哪怕只是口頭表揚)。
- 怕出錯,束手束腳: 導致內容保守,毫無生氣。對策: 在確保核心信息準確的前提下,鼓勵創新表達形式。建立容錯機制(當然,重大錯誤不行)。
一個“逆襲”的小故事
某街道公眾號,以前發的東西基本沒人看。后來小編改變策略:
- 標題變: 從《XX街道開展消防安全檢查》變成《你家樓道堆雜物了嗎?小心惹“火”上身!》。
- 內容變: 用轄區內一個因樓道雜物引發小火情的真實案例開頭,再講檢查重點、隱患危害、如何自查,最后附上清晰易懂的整改流程圖和舉報電話。
- 互動增: 文末問:“你見過哪些奇葩的樓道堆放?拍照留言,我們一起曝光不文明!”(注意:曝光需謹慎,需符合規定,這里主要是引導)。
結果?那篇文閱讀量從平時的200+飆升到2000+,留言幾十條,很多居民主動清理了樓道雜物。街道安監辦的工作也好開展了。你看,一篇好軟文,真能四兩撥千斤! 當然,這或許暗示內容對路、形式創新對提升傳播效果有幫助,但具體到每個單位效果可能差異很大。
寫在最后
單位微信軟文寫作,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核心就兩點:心里裝著讀者,手上握著方法。 別再把它當成負擔,試著把它當作一個和內部同事、外部群眾真誠溝通的橋梁。多琢磨,多嘗試,多總結。記住,“軟”不是目的,“有效”才是! 別怕寫得不夠“官方”,就怕寫得沒人看。你的單位公眾號,值得更好!
【文章結束】
標題:單位微信軟文寫作實戰指南:讓公眾號不再冷場?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7291.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