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各地對檢測試劑、口罩、呼吸機等產品的需求激增,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走向全球。
現在海外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醫療器械市場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有分析師認為,疫情爆發后,整個醫療器械領域的紅利會更大。受疫情重創后,各國政府將加強醫療衛生和醫療器械整個領域的建設和投資,如新建醫院、更新和升級現有疾控中心、各種重癥監護室、手術室、傳染病醫院等機構。

過去國內醫療器械限制出海,限制中低端品類,也有望取得一定突破。
巴登醫療首席執行官丁海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國內醫療器械領域發展迅速,也存在許多挑戰。然而,不同的群體面臨不同的挑戰。對于上游的R&D廠商來說,最大的困難是技術升級和建立完整的營銷渠道。中間分銷商面臨的挑戰在于應對一些政策變化,以及如何提高他們的綜合供應鏈能力和服務能力。對于下游醫療機構來說,他們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從繁瑣低效的醫療器械和耗材采購中解放出來,降低價值成本,提高效率。”

國產醫療設備迎來春天
疫情期間,全球醫療機構剛剛需要呼吸器、防護設備和檢測試劑,這也導致第一季度關聯公司的業績激增,對后續的快速發展產生了長期的積極影響。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領先的醫療設備邁瑞醫療的收入接近48億元,于越醫療的收入接近14億元。華大基因、盈科醫療、山東姚博、奧美醫療、萬福生物、麥克生物的收入均超過5億元,石碩生物的收入同比增長276%,達到2億元。
邁瑞醫療第一季度利潤突破10億元。于越醫療、樂普醫療、金奎大基因、范儉生物、康美生物、藍帆醫療、華大基因、盈科醫療、石碩生物一季度利潤均超過1億。
與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盈科醫療、康美生物和金奎大基因的利潤分別增長了284%、140%和607%,分別達到1.3億元、1.7億元和2億元。
天豐證券研究報告指出,疫情發生后,國家有望加大對醫療衛生行業的投入,提升社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包括提升icu配置、完善基層診療能力建設、加強個人居家醫療保障水平等,將對醫療衛生領域產生深遠影響,醫療器械領域將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醫療器械是整個醫療衛生行業最重要的子賽道之一。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終端采購規模,呈現穩步增長趨勢。
醫療器械有兩種,一種是國產醫療器械,一種是醫用醫療器械。大多數家用醫療器械是普通人常用的,主要包括血壓計、血糖儀、輪椅、霧化器、隱形眼鏡等。目前最重要的交易方式是線下藥店和淘寶天貓等線上電商平臺。
醫療設備是指醫院的醫療手術耗材,如超聲監護儀、心電圖儀、麻醉機、呼吸機等。醫療器械在醫院銷售,有專門的整個醫療流通鏈。
目前家用醫療器械的首要盈利模式是銷售產品的差價,其服務相對較小;醫療器械的核心盈利模式是產品差價,但未來會逐漸過渡到產品差價和服務。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醫療器械歷年統計數據顯示,醫療器械行業增加值增速明顯高于醫藥行業。
根據《醫療器械藍皮書:中國醫療器械快速發展報告(2019年)》,醫療器械制造企業90%以上為中小企業,年均收入3000-4000萬元。然而,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的復合增長率仍在15%左右。據藍皮書分析,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制造商的主要廣告收入將約為6380億元,到2021-2022年,醫療器械制造商的主要廣告收入預計將超過1萬億元。

醫療器械的快速增長離不開政策支持。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醫療器械創新的政策;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制定了一系列文件,鼓勵創新醫療器械的快速發展。在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的同時,也更加注重醫療器械上市后的監管,更有效地保障公共設備的安全。

而且,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醫保部門提出了一系列醫保機制改革思路,按病種付費、按診斷協會分類付費試點項目的帷幕層層拉開。借鑒醫藥行業改革成果,實行有量集中采購,采用“兩票制”,實行“零差價”,探討“剩余留存、超支合理分攤”的分配機制,實行醫保支付價格等。,已經成為未來“三醫聯動”改革的重點。

如何破海
在我國抗疫期間,以邁瑞醫療為例,其每月累計呼吸機供應量在1000臺左右或以上。隨著國外疫情的爆發,國內公司開始從國外接單,邁瑞醫療在國外訂購了上萬臺呼吸機,訂單預定到6月。
在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國內廠商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但中高端行業與世界領先公司還有一定差距。差距的原因與材料、技術、產業基礎、銷售渠道、資金投入等各方面都有關系。
2019年,全球十大醫療器械公司中,美國占據5席。其中,美敦力(愛爾蘭)、強生(美國)和飛利浦(荷蘭)位列前三,銷售額分別為300億美元、270億美元和214億美元。此外,領先公司美敦力(Medtronic)在2019年的研發投入超過20億美元。相比之下,國內醫療器械公司不僅收入微薄,而且與跨國公司在R&D的投資也有巨大差距。

亮點時刻的背后也反映了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的痛點。如何長期出海淘金,成為中國醫療器械企業面臨的挑戰。
最重要的問題是,長期以來,我國醫療器械仍處于低端制造和貼牌生產的地位,規模小、分散、混亂。需要產業網絡平臺整合產能和企業品牌,加快企業品牌組裝和出海。另外同質化和低價競爭嚴重。
丁海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說,目前醫療器械出口最大的痛點不是中國產品質量差,而是國外市場紛繁復雜。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政策、法律、進入壁壘和資格要求。對于國內大部分中小廠家來說,如何找到包括本地化倉儲在內的本地化營銷策略,以滿足快速發貨、本地化營銷、臨床宣傳等也需要本地化的售后支持服務,很難明確到底是分銷還是直銷。

對于大多數缺乏海外本土化生產運營經驗的中國醫療器械企業來說,落地海外最困難的部分是本土化綜合服務的能力。
上一篇:「營銷心得」軟文營銷:華北制藥不超10.5億收購農獸藥資產 標的獲增資5000萬負債率降至62%
下一篇:「營銷心得」軟文發表:一季度煤企利潤下降近三成 煤炭業出手救市加大去產能
標題:「營銷心得」信息廣告投放:疫情帶動醫療器械市場增長 中國醫械怎么大浪淘金??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13298.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