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時間推送軟文?錯過黃金時段等于白干!
【文章開始】
你辛辛苦苦碼了幾千字,查資料、想創意、改文案,頭發都薅掉一把,終于憋出一篇自認為能打動人心的軟文。結果呢?發出去之后石沉大海,閱讀量慘不忍睹,老板看你的眼神都帶著冰碴子... 問題到底出在哪?內容明明不錯啊! 有沒有想過,可能不是你寫得不好,而是你發得不是時候?
對,就是推送時間!這玩意兒,太容易被忽略了,但它真的能決定你軟文的生死。就像你精心準備了一桌滿漢全席,結果半夜三點端上桌,客人都睡了,誰吃啊?
一、時間不對,努力白費?這事兒真有那么邪乎?
別不信邪。你想想自己刷手機的習慣。早上擠地鐵,眼睛都睜不開,你會認真看一篇產品評測嗎?晚上十一點躺床上,眼皮打架,你會點開一篇深度行業分析嗎?大概率不會吧!用戶的狀態決定了他們接收信息的意愿和能力。
軟文不是硬廣,它需要用戶愿意看、有時間看、有心情看,才能達到“軟”植入的效果。強行在用戶忙得腳打后腦勺或者困得不行的時候塞過去,效果能好嗎?用戶可能掃一眼標題就劃走了,甚至根本沒出現在他的信息流里!
- 舉個血淋淋的例子: 我朋友,做高端理財的,寫了篇分析未來經濟趨勢的深度軟文,內容絕對干貨。他想著晚上大家下班了有時間,就定在晚上10點推送。結果呢?閱讀量低得可憐。后來他試著改到工作日下午3點半發(就是大家剛開完冗長的會議,有點疲憊又還沒到下班點,想摸魚的時候),同樣的內容,閱讀量翻了兩倍不止,后臺咨詢量也明顯增加。你說玄不玄?
二、那到底啥時候推?有沒有個“萬能時間表”?
唉,要是真有張表,寫著“周一早8點發,必火”,那大家就都省心了。可惜啊,這事兒沒那么簡單,得看情況!
1. 看你的地盤在哪(平臺屬性)
-
微信公眾號:
- 上班摸魚黃金檔: 上午 9:30 - 11:30。很多人開完早會,處理完緊急郵件,開始進入“摸魚”狀態,刷刷手機放松一下。這時候推送,容易被看到。
- 午休充電時間: 12:00 - 13:30。吃飯、休息,有整塊時間閱讀稍微長一點的內容。
- 下班通勤/睡前放松: 晚上 8:00 - 10:00。晚上時間相對充裕,用戶心態放松,適合閱讀深度內容或情感類軟文。
- 避開! 大清早(7點前,很多人還沒醒或在通勤路上手忙腳亂)、深夜(11點后,都困了)、周五下午(人心思動,想著周末呢)。
-
微博:
- 碎片時間收割機: 微博信息流快,用戶停留時間短。中午12點-1點,下午5點-7點(下班路上),晚上9點-11點 是用戶活躍高峰。適合短平快、有話題性、能快速抓住眼球的軟文。
- 周末也別放過: 周末用戶刷微博時間可能更長,尤其是上午和晚上。
-
小紅書:
- 種草高峰期: 用戶習慣在小紅書搜索攻略、尋找靈感。晚上8點后到深夜 是用戶活躍度非常高的時段,特別是美妝、穿搭、家居類。周末全天活躍度都不錯。
- 午休時間: 12點-1點也是一個小高峰。
-
抖音/快手(短視頻軟植入):
- 通勤+睡前+周末: 早上7-9點(通勤),中午12-2點(午休),晚上6點后到深夜(下班后放松),以及周末全天。用戶在這些時間段刷短視頻的意愿最強。
2. 看你賣的是啥(行業/產品特性)
-
B2B、金融、科技等專業領域:
- 黃金時間:工作日的上班時間! 尤其是 上午10點-11點,下午2點-4點。用戶處于工作狀態,更容易接受專業信息,決策也更理性。
- 避開: 下班后、周末。除非你的內容特別吸引人,否則用戶切換到生活模式后,很難再進入工作思維來看你的專業分析。
-
B2C、快消、餐飲、娛樂、生活方式:
- 黃金時間:下班后和周末! 晚上7點-10點,周末的上午10點后和下午時段。用戶放松、有購物/娛樂/尋求生活靈感的欲望。
- 特定場景: 比如餐飲推優惠,飯點前1-2小時(如上午10點半推午餐,下午4點半推晚餐) 效果可能更好。奶茶店下午3點(下午茶時間)推新品可能比早上推效果好。
-
教育、知識付費:
- 晚上和周末: 用戶有整塊時間學習或思考自我提升。晚上8點-10點,周末下午 是不錯的選擇。
3. 看你寫給誰看(目標人群作息)
- 年輕白領: 通勤時間(早7-9點,晚6-8點)、午休時間(12-1點)、晚上睡前(9-11點)是重點。
- 寶媽: 孩子上學后的上午(9點后)、孩子午睡時間(下午1-3點)、晚上孩子睡覺后(9點后)。
- 大學生: 時間相對自由,但避開上課高峰(如上午8-10點,下午2-4點),午休、傍晚、晚上及周末是活躍期。
- 企業高管/老板: 他們時間更碎片化,可能清晨(6-7點)或深夜(10點后) 才有空處理非緊急信息。不過話說回來,針對這類人群的軟文,精準投放(比如行業社群、特定渠道)可能比單純卡時間點更重要。
三、除了看表,還能看啥?數據不會騙人!
別光聽我說,也別完全照搬別人的“最佳時間”。最靠譜的老師是你自己的后臺數據!
- 歷史推送復盤: 把你過去發的軟文拉個清單,看看哪些時間點發的閱讀量高、互動好(點贊、評論、轉發、轉化)?找出屬于你自己的“高光時刻”。
- 用戶活躍畫像: 很多平臺后臺(比如微信公眾號、企業微信、部分數據分析工具)能看到你的粉絲/用戶通常在什么時間段最活躍。跟著你的用戶作息走,準沒錯!
- A/B 測試是王道: 拿不準的時候?試試A/B測試!同一篇軟文(或者內容核心一致,標題或頭圖微調),在不同時間段(比如周二上午10點 vs 周四晚上8點)發出去,看看哪個效果更好。實踐出真知!
四、終極拷問:周末和節假日,發還是不發?
這個問題爭議挺大。有人說周末是流量洼地,競爭小;也有人說周末用戶根本不想看廣告。
- 看類型!
- 休閑娛樂、旅游、本地生活、促銷活動類: 周末和節假日絕對是黃金時間! 用戶有時間、有心情去琢磨吃喝玩樂。
- 需要深度思考、決策成本高的(如買房、買保險、企業服務): 周末發可能效果打折扣。用戶處于放松狀態,警惕性可能更高,或者根本不想思考復雜問題。或許暗示工作日前幾天發更合適?這個我還在摸索,感覺不同產品差異挺大。
- 看平臺! 小紅書、抖音這類偏生活娛樂的平臺,周末流量可能更大;微信公眾號這類,周末整體流量可能下降,但你的目標用戶如果周末也活躍,那也可以發。
- 策略: 如果決定周末發,內容可以更輕松、更生活化、更具話題性或提供即時價值(比如周末優惠、活動預告)。
五、說了這么多,到底咋定時間?給你個笨辦法
別想得太復雜,記住這個基礎思路:
- 第一步: 搞清楚你的軟文是啥類型(專業干貨?生活種草?情感共鳴?促銷信息?)和賣給誰(目標用戶是誰?他們大概啥作息?)。
- 第二步: 看看你要發在哪個平臺,這個平臺的用戶一般啥時候最活躍。
- 第三步: 翻翻你自己的歷史數據,找找規律。
- 第四步: 結合上面三點,圈定2-3個候選時間段。
- 第五步: 如果實在拿不準,或者想優化,做A/B測試!
- 第六步: 持續觀察,靈活調整! 用戶習慣、平臺規則都在變,別指望一個時間表用一輩子。
寫在最后:時間是藥引子,內容才是真藥材
磨嘰了這么多時間的重要性,最后必須得潑盆冷水(也是大實話):推送時間再精準,也只是個“藥引子”。 它能幫你把“藥”(你的軟文)送到潛在“病人”(目標用戶)面前,增加被看到的幾率。但人家愿不愿意“吃”下去,吃了有沒有效果,歸根結底還得看你這“藥”本身好不好!
內容稀爛,標題黨,或者跟用戶八竿子打不著,你就算在神仙時間推送,也救不回來。所以啊,在死磕推送時間的同時,千萬別放松對內容質量的死磕! 好內容 + 對的時間,才是王炸組合。
好了,關于“什么時間推送軟文”這事兒,我能想到的、踩過的坑、總結的經驗,基本都倒出來了。希望能幫你少走點彎路,讓你的軟文別再“撲街”得那么冤!具體到你的行業和產品,可能還得你自己多琢磨、多測試。加油吧!
【文章結束】
標題:什么時間推送軟文?錯過黃金時段等于白干!?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6969.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