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勢式軟文標題:蹭熱點的正確姿勢
【文章開始】
你有沒有見過那種,明明是個八竿子打不著的產品廣告,標題卻硬生生扯上當時最火的明星、最爆的電視劇,或者最熱的社會新聞?點進去一看,內容跟標題說的那事兒,關系好像有,又好像沒有... 對吧?這種讓人忍不住想點進去看看葫蘆里賣什么藥的標題,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借勢式軟文標題”。它到底是個啥?為啥大家都愛用?今天咱就來掰扯掰扯。
一、啥叫借勢式軟文標題?
簡單粗暴地說,借勢式軟文標題,就是“蹭熱點”的標題。它像一塊磁鐵,把當下最熱門的人、事、物、話題(我們叫它“勢”)吸過來,跟自己要推廣的產品、服務、品牌或者觀點,強行或者巧妙地“捆綁”在一起,寫在標題里。
- 核心目的只有一個:吸引眼球,讓你點!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用戶注意力是稀缺資源。一個平平無奇的標題,可能瞬間就被淹沒。但一個帶著“熱搜體質”關鍵詞的標題,天然就更容易被看見、被點擊。
- 它不講武德嗎? 嗯... 也不能這么說。關鍵在于“借”的方式和程度。借得好,是巧思;借得生硬,就是碰瓷了。
二、為啥非得“借勢”?不借不行嗎?
也不是不行。但你想啊,你自己吭哧吭哧宣傳,效果可能慢得像蝸牛。但如果你能搭上“東風”——一個全民關注的熱點事件——那效果,可能就像坐上了火箭。
- 流量巨大,天然關注度高: 熱點事件本身就自帶巨大流量池。你的標題里帶上它,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算法更容易把你的內容推送給正在關注這個熱點的人。這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喊話。
- 降低認知門檻,引發好奇心: 用戶對熱點事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興趣。標題里出現熟悉的熱點詞,用戶理解起來更快,更容易產生“咦?這個熱點還能跟XX(你的產品)扯上關系?”的好奇心,從而點擊。
- 提升傳播效率,易于裂變: 熱點話題本身就具有社交貨幣屬性,大家樂于討論和分享。一個巧妙結合熱點的標題,更容易被用戶主動轉發擴散,形成二次傳播。省了你自己吆喝的力氣。
舉個栗子??:當年鴻星爾克因為捐款“破產式”出圈,全網都在討論。這時候,如果有個賣鞋墊的品牌發篇文章,標題是:《鴻星爾克同款“踩屎感”?不!我們更懂你的腳!》(當然,這有點碰瓷嫌疑,僅作說明)。你看,是不是瞬間就比《XX品牌鞋墊,舒適每一天》這種標題吸引人多了?雖然內容可能還是在講鞋墊有多好...
三、借勢式標題的“花式玩法”
別以為借勢就是生搬硬套個熱詞。這里面,門道多著呢!常見的姿勢有:
- 直接掛鉤型: 最直白的一種。直接把熱點關鍵詞和你的產品/服務放一起。
- 例:《<狂飆>高啟強同款手機殼,大佬氣場秒get!》(賣手機殼)
- 特點:簡單粗暴,關聯性強弱看本事。
- 類比聯想型: 不直接說熱點,而是把熱點的某個特性、現象,類比到你的領域。
- 例:《職場“狂飆”,你需要這份PPT加速器!》(賣PPT模板/工具)
- 特點:需要一點巧思,關聯性靠比喻建立。
- 深度解讀型: 假裝從專業角度分析熱點,實則夾帶私貨。
- 例:《從“醬香拿鐵”爆火,看品牌聯名的3個底層邏輯》(品牌咨詢公司)
- 特點:看起來有深度,容易吸引專業人士或感興趣的小白。
- 情感共鳴型: 抓住熱點事件引發的大眾情緒(如憤怒、感動、懷舊),與品牌調性或產品情感訴求綁定。
- 例:《和“李佳琦”們說再見?這份清單讓你省錢又省心!》(主打性價比的購物平臺,借李佳琦“翻車”事件引發的消費者情緒)
- 特點:容易引發共情,建立情感連接。
- 反套路/唱反調型: 在全民熱議某個觀點時,提出不同看法,制造沖突感吸引點擊。
- 例:《都在夸“村超”?我看到了基層體育的隱憂...》(體育評論或相關產品)
- 特點:風險與機遇并存,容易吸引爭議和討論。
四、借勢雖好,可不要“貪杯”哦!小心翻車!
借勢是門技術活,不是萬能藥。用不好,分分鐘翻車,甚至引火燒身。
- 關聯性太弱或太牽強: 硬蹭!用戶點進去發現內容跟標題說的熱點半毛錢關系沒有,或者關系極其勉強,會有強烈的“被騙”感。這可能導致用戶直接關掉頁面,甚至對品牌產生負面印象。 比如,一個賣拖把的硬蹭某明星離婚熱點,標題《XX離婚啟示錄:干凈的家才是最后的港灣!》,這就...很尬。
- 時機不對或解讀錯誤: 熱點分很多種。像災難、悲劇、涉及民族情感等敏感事件,絕對不能借勢營銷!否則就是找死。另外,對熱點事件的解讀如果出現重大偏差,也會招致批評。
- 過度消費,引起反感: 同一個熱點,如果短時間內被無數品牌用同質化的方式蹭來蹭去,用戶會產生審美疲勞和抵觸心理。“怎么又是這個梗?” 效果會大打折扣。
- 忽視品牌調性: 不是所有熱點都適合你的品牌。一個走高端路線的品牌去蹭一個低俗網紅的熱點,可能會拉低品牌形象。
所以啊,借勢之前,靈魂三問: 1. 這個勢,跟我家產品/品牌,真有關系嗎?(哪怕一點點合理的聯系?) 2. 這個勢,現在還能蹭嗎?(過氣了嗎?敏感嗎?) 3. 這樣蹭,用戶會買賬還是會罵街?
五、怎么寫出不招人煩的借勢標題?
想蹭得巧妙,蹭得高級,蹭得用戶心甘情愿點進來?那得下點功夫:
- 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熱點轉瞬即逝。發現熱點,快速反應,第一時間產出內容并發布,才能吃到最大的流量紅利。等熱點涼了再蹭,黃花菜都涼了。
- 準!找到最佳結合點: 別光盯著熱點本身,要深入挖掘熱點背后的情緒、觀點、現象或痛點,找到與你產品/服務價值最契合的那個點。這才是“借勢”的精髓,而不是借個“詞”。
- 巧!自然融入不生硬: 讓熱點的引入看起來順理成章,是內容邏輯的一部分,而不是標題黨式的強行掛鉤。用戶看完內容,要能理解為什么標題要這么寫。
- 提供價值!內容要硬核: 標題吸引人進來只是第一步。內容本身必須要有干貨,要么提供獨特的見解,要么解決用戶的實際問題,要么帶來情感共鳴。否則,標題再炫,也是曇花一現,留不住用戶。
- 符合平臺調性: 在微信上能火的借勢標題,放到抖音、小紅書可能就不靈了。不同平臺的用戶習慣和內容偏好不同,標題風格也要調整。
舉個正面栗子??: 當年《流浪地球》大火,全民討論科幻和未來科技。某智能家居品牌發了一篇:《<流浪地球>里的MOSS太可怕?其實你家的“小管家”更貼心!》。內容講的是他們的智能家居系統如何安全、便捷、人性化。這個借勢就相對自然,結合了電影引發的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和討論,并巧妙地轉到自家產品(更安全、更貼心)的優勢上。
六、借勢標題的“靈魂”:用戶思維
說到底,寫標題也好,做內容也好,核心是用戶思維。借勢式標題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擊中了用戶對熱點的關注和好奇。
- 別光想著“我要賣東西”: 多想想“用戶現在關心什么?”“這個熱點里,用戶最想了解什么?”“我能提供什么獨特的角度或價值?”
- 尊重用戶的智商: 別玩低級的標題黨。用戶被騙一次,可能就永遠拉黑你了。真誠永遠是必殺技,哪怕是在“借勢”。
- 利他才能利己: 你的內容(包括標題),最終是要為用戶提供價值——信息價值、娛樂價值、情感價值或實用價值。滿足了用戶,你的推廣目的自然更容易達成。
七、寫在最后:借勢有道,內容為王
借勢式軟文標題,確實是個高效的流量入口。它像一扇門,利用熱點事件的光芒,把潛在用戶吸引到你的“內容小屋”前。但是!吸引進來只是開始,能不能留住用戶,甚至讓他們成為你的粉絲、客戶,關鍵還得看“屋里”的東西夠不夠好、值不值得待。
熱點會涼,潮流會變。真正能長久打動用戶的,永遠是優質、有價值、有態度的內容本身。 借勢是錦上添花,是放大器,但絕不是內容的根基。根基不穩,再炫的標題也撐不起一座空房子。
所以啊,下次你再看到那些讓你忍不住想點的、蹭著熱點的標題時,不妨多留個心眼:點進去之后,它到底給了我什么?是恍然大悟的干貨,還是會心一笑的段子,還是... 只是一場空歡喜?而對于我們這些做內容、做推廣的人來說,更要時刻提醒自己:蹭熱點可以,但別忘了修煉內功。 畢竟,流量如水,來得快去得也快;唯有價值,才能沉淀下來,成為真正的品牌資產。
(對了,關于如何精準捕捉熱點并結合品牌調性,這里面學問很深,具體怎么量化效果、找到那個最佳結合點,坦白說我也還在摸索,不同行業差別太大了... 不過話說回來,多觀察、多嘗試、多復盤,總不會錯。)
【文章結束】
標題:借勢式軟文標題:蹭熱點的正確姿勢? ??
地址:http://www.good-jn.cn/rwfb/97071.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