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集

在最近的“618”中,各大電商平臺創下了新的銷售記錄,直播發貨等新方法也成為疫情影響下拉動消費的新力量。但是熱播的背后也存在一些問題。29日,中國客戶協會發布的“618”消費權及輿情分析報告指出,在有關“帶貨直播”的負面新聞中,刷粉絲數據和銷量挑出造假成為投訴要點。

「營銷心得」信息源新聞發稿:你相信帶貨主播的流量數據真實嗎?也許是個坑


真的是這樣嗎?央視財經記者進行了調查。


商品直播,正面數據,真實和虛擬


觀看量、粉絲數、銷量……這些數字無疑是直播傳遞中最精彩的元素。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電商直播客戶數量已達2.65億。僅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就有400萬次電子商務直播。那么,這個直播背后的所有數字能保證所有的真實性嗎?在一些含有“直播”等字樣的聊天群中,記者看到有不少廣告聲稱提供刷屏、觀看等服務,并在各大主流平臺上增加粉絲。每項服務都有明確的標記,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營銷心得」信息源新聞發稿:你相信帶貨主播的流量數據真實嗎?也許是個坑


一位刷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你可以隨時和任意數量的觀眾一起刷屏,也可以進行現實生活中的互動。為了驗證真實性,記者隨機選擇了一家直播店,讓刷屏者在一個小時內增加了2萬名觀眾,15萬個贊,15次現實生活互動。隨后,記者完美記錄了這個過程。

「營銷心得」信息源新聞發稿:你相信帶貨主播的流量數據真實嗎?也許是個坑


記者:這個直播室的觀眾人數顯示,不到200人,與平時關注度相差不大。


從開始刷屏開始,很明顯屏幕左上角的觀看數是以幾百的速度跳躍的。只過了20分鐘,觀眾人數就超過了一萬。


一個小時后,直播室觀眾總數達到22400人,贊159200個。在此期間,新客戶經常在互動區提問和評論。在接下來的10分鐘里,觀看人數只增加了20人,又回到了正常狀態。


刷牙人員告訴記者,增加2萬名觀眾加上15次現實生活中的互動只需要53元。刷的工作人員為了展示實力,分享了以往不同平臺運營的例子,表示使用電商推廣節點會有很多老客戶的業務和大量員工。


交易欺詐程序和許多企業也成為受害者


如果觀眾數量可能有水分,那么每次直播銷售的營業額應該是真錢吧?然而,記者發現,這個數字有時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可信。一些主持人或負責運營的mcn機構,即在線名人經紀機構,有時會為商家設置陷阱。


目前主播在給商家帶貨的時候一般會收取傭金和坑費。坑費指的是曝光商品的成本,提成指的是根據銷量提成的一定比例。不同級別的錨坑費差距很大,幾百元到幾十萬不等。很多試圖現場賣貨的商家告訴記者,他們在與主播或經紀人合作時,最常見的遭遇就是直播效果遠不如預期。

「營銷心得」信息源新聞發稿:你相信帶貨主播的流量數據真實嗎?也許是個坑


福建某運動服裝公司從業者:合作前我們看了她過去的數據,幾乎一個單品就能達到百萬以上的銷量。之前和其他主播合作過,每局賣800萬或者近1000萬。她根本懶得準備,最后成交9萬左右。


在堅持下,商家要還坑費。即便如此,商家還是因為提前備貨損失很大。這個企業沒想到的是,直播后對方發布了不同的銷售數據。


福建某運動服裝公司員工:一個人告訴我,聽說你昨天在游戲里賣了150多萬,然后給我發了戰報,我當時就驚呆了。她之前給我看的其他戰報好像是100萬,200萬,看起來都還過得去。可能她一開始就用假數據欺騙新人。


記者了解到,在商品的現場銷售中,甚至有些機構會通過下假訂單并退貨來騙取商家的坑費和傭金。例如:


通過先與商家簽訂擔保協議,要求商家先支付5萬元的坑費,并承諾售出的商品少于5萬時全額返還;如果達到標準,傭金將增加20%。


直播期間你要交5萬塊的坑位,完成任務賺1萬傭金,然后分批退貨,1-2萬。


由于直播期間購買價格較低,剩余商品可以通過團購和二手交易進行再分配和實現。最后的損失其實是商家承擔的。


福建某運動服裝企業員工:有商家被刷的虛假聲明,即集體退貨可退50%。調整地址和聯系方式后可以發現,比如一個人買了50張,一個人買了40張,不現實。


某直播電商內部人士:肯定不是該領域的普遍現象,但麻煩的是,這種罕見的現象影響很大。很多主播沒有所謂的大眾粉絲,收坑費是有問題的。賣掉一切,收取傭金,是最健康的合作方式。


互聯網直播領域的快速發展需要規范


如何定義刷單等明顯損害伴侶利益的行為?相比直播領域凸顯的各種問題,未來如何進一步規范?


北京史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伊森: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和《電子商務法》,經營者不得與其他經營者合作,以虛假交易方式制作賬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組織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制造虛假交易事實,騙取商家財物利益。數額巨大的,可能構成詐騙罪。

「營銷心得」信息源新聞發稿:你相信帶貨主播的流量數據真實嗎?也許是個坑


虛假數據往往導致誤導客戶。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的調查報告,37.3%的顧客在現場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遠遠大于其他購物方式。在互聯網投訴平臺上,關于直播的投訴主要集中在夸大宣傳、錯貨等問題上。


中國客戶協會信息司副司長王偉:要建立完整的互聯網推廣活動現場投遞、推廣價格、紅包優惠等信用評估機制,將違法情節嚴重、污點新聞較多的平臺、商家、網絡名人列入黑名單。通過市場監管和支出權益保護相結合,可以充分保護客戶的合法權益。

「營銷心得」信息源新聞發稿:你相信帶貨主播的流量數據真實嗎?也許是個坑


北京史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伊森:如果商家發送的商品與主播推銷的商品明顯不符,已經對客戶的人身或財產利益造成重大損害,已經構成違法行為。


6月5日,國家網絡信息辦、最高法、工信部等8個部門表示,將在互聯網直播領域開展為期6個月的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動,包括探索和實施互聯網直播帶來的商品管理規則。中國商業聯合會還表示,將在不久的將來發布相關標準,以規范直播中的行為。

「營銷心得」信息源新聞發稿:你相信帶貨主播的流量數據真實嗎?也許是個坑


中國工商聯副秘書長李相博:我們會有相應的規定來規范夸大宣傳和誤導費用的問題。對于直播視頻的保留時間,客戶收集相關證據會有相應的規定。平臺、商家、主播都有一個可遵循的標準,直播銷售領域才能健康快速發展。


上一篇:「營銷心得」網站類軟文發新聞:B站彈幕讓老劇充滿快樂 你被吸引了沒?

下一篇:「營銷心得」代發新聞發新聞:別再交“智商稅”了,線上可能要比線下貴很多!!


標題:「營銷心得」信息源新聞發稿:你相信帶貨主播的流量數據真實嗎?也許是個坑?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12609.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