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情的背景
從6月1日開始,一年一度的“618”電商推廣活動已經啟動,天貓、Tesco、品多多、蘇寧易購、唯品會、網易考拉、紀昀、蘑菇街、北碚、天壇圖書館、海洋碼頭、網易YEATION等電商龍頭企業紛紛推出推廣活動。一段時間,購物、全減、穗、折、紅包、優惠券、直接減首付等活動。開始下降,刺激顧客的購物欲望,引發敏感神經。

據電商費用糾紛調解平臺(315.100ec)歷年客戶投訴統計,“618”、“818”、“雙11”、“雙12”、“黑五”等電商公司容易出現客戶爆款投訴。問題集中表現為:先漲后跌、虛假推廣、押金不退、發貨慢、退換貨有限、消息泄露、
為此,網絡經濟學會旗下國內知名電商智庫電商研究中心專門發布了“618”電商推廣支出前十大預警,提醒客戶警惕推廣中的各種陷阱,不要搞“入坑”。
第二,專家意見
警告1:找出優惠的“套路”,謹防“做手腳”
“618”期間,各家電經銷商紛紛打出促銷牌,如秒殺、打折、紅包、優惠券、直接減首付等。,并盡一切努力刺激客戶下單。但有些商品已經偷偷改變了“價格”,商家依然玩著“先漲后跌”的套路。一些商家利用促銷面來獲利清倉,甚至出售質量差的商品。此外,對于部分商戶的首付直接下調,客戶需要提前支付押金,如果最終沒有支付,押金也不會退還。

【典型示例1】如未及時支付最終款項,押金不予退還
2018年10月27日,潘女士在《小紅書》中支付定金,20元購買尤妮佳化妝棉和碧翠絲干發膠。原定11月12日18: 00前付款,由于沒有收到小紅書私信的提醒,最終付款未能及時支付。聯系了小紅書,被告知因為沒有及時付款,不發貨不退押金。聯系客服未能有效解決問題,平臺延遲退款。

【典型例子2】“雙11”首付不退。平臺商家只退最終貨款
2018年11月2日,王女士在“優贊”平臺旗艦店購買了一張20元等于100元的代金券(店名為押金)。平臺顯示預售價格188元,外加100元券。王女士誤以為88元是買了之后拿到的券,但是11月11日的價格是268元,扣除100元的券款和20元的購券成本后的價格是188元。所以聯系智冠客服協商退款,退押金。平臺只愿意退余額,不愿意退押金。

對此,網絡經濟學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務部分析師姚建芳提醒,面對商家的各種促銷活動,客戶一定要理性購物,不要讓沖動消費落入商家的“套路”。對于“先漲后跌”的消費套路,客戶可以向相關監管部門反饋。建議電商平臺建立相應的價格保護機制,不要讓商家虛高價格。此外,客戶必須明確區分“定金”和“定金”,了解預售規則,及時支付最終款項。押金一旦交了就不能退了,而押金一般是可以退的。

警告2:社交有風險,下單要謹慎
隨著社交模式的快速發展,除了拼多多等電商,淘寶、JD.COM、蘇寧等電商紛紛推出團購平臺。618期間,各電商商家的團購推廣活動一直呈上升趨勢。
一個群體的價格往往低于平時的售價,顧客容易沖動消費。以前流傳下來的購物模式中,社交電商的弊病之一就是價格低、質量低,顧客很容易買到質量不符合預期的商品。群毆是為特定目的而臨時組織的松散群體,交易成功后分散,一旦發生售后糾紛,往往難以組織維權。另外,團購需要提前付款,而且是在團購形成后才發貨,容易出現發貨不及時的情況。

【典型示例1】“享受論”任意更改拼寫規則,取消客戶訂單
2019年3月4日,劉女士在《享福物語》買了兩個烤箱,需要請28個人幫忙。那天她出來活動的時候,看15秒的廣告可以減少一組人數。于是,劉女士邀請了很多朋友一起看廣告,最終成功組隊。但她表示,3月5日以不支持看視頻減少人數為由,惡意取消訂單。她說她通過短信告訴她活動不正常。

【典型例子2】《淘收藏》質量差的平臺推卸不作為
2019年2月24日,曲先生在“淘吉吉”平臺上購買了幾副耳機。收到的商品發現與頁面廣告推銷的產品完全不同,質量差,表面臟。聯系平臺客服后,只要求他聯系商家進行信息表達,商家沒有微信不回復。再次聯系淘平臺客服后,我們只是讓客戶耐心等待,仍然無所作為。

對此,網絡經濟學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務部拆裝員姚建芳提醒客戶仔細查看產品介紹,包括發貨時間、退換貨服務等。參加團購前,特別是購買一些大件商品和貴重物品,防止售后保障服務不完善造成不必要的購物糾紛。另外,客戶要警惕低價陷阱,謹慎購買比市場價低很多倍的商品,謹慎篩選,盡可能選擇大型可靠的平臺購買。

警告3:電商是專門設計來刁鉆的,小心“套路”
在“618”期間,電子商務的獨家使用問題也值得關注。同一個企業品牌的一盒紙巾店便宜一二十塊?一件和企業同品牌的服裝,網店價格是實體店價格的三分之一?一臺看似一模一樣的電視機差價1000元,實際上型號只差一號?這背后是企業品牌“電商獨家供應”的“招數”。“618”電商推廣期間,品牌商家成為客戶購買的主力軍。然而,被貼上“電子商務獨家供應”標簽的客戶應謹慎下單。

根據國內資深電子商務維權專家姚建芳的研究,存在“電子商務專用品”的三種情況,即同一款不同質量、同一品牌不同質量、挪用企業品牌,應區別認定。雖然“電商獨家供應”產品是由統一的企業品牌生產的,但也面臨著服務短缺的問題。所謂“一費一貨”,不僅僅是指商品的質量,還包括商品價格中包含的服務價值。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網購產品享受七天不合理退貨換貨服務,因為服務體系應該差別不大。

對此,網絡經濟學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務部拆裝員姚建芳提醒,從產品質量來說,“純電子商務”產品看起來和實體店賣的一模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顏色、內部零件或者某些功能都有差異。事實上,“只限電商”的商品通常都是低價低質的商品。而“電商專屬”的產品通常出現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中,客戶要睜大眼睛。

相關快速評價:“揭秘企業品牌電商致力機密三情”
100ec/detail - 6451734
警告4:特殊限購,數量與實際情況不符
“618”電商年中促銷活動已經啟動,部分客戶向“電商費用糾紛調解平臺”舉報,部分商戶開展了特殊限價活動。產品頁面顯示特價限100件,但實際上在客戶成功下單后,商家以庫存不足等原因拒絕花費再次下單。
對此,姚建芳認為商家用特殊的購買限制來吸引訂單,如果實際可以購買的數量與促銷不符,則有虛假促銷的嫌疑。特殊限購數量與實際情況不符時,客戶應及時向平臺方報告,電子商務平臺發現此類現象應立即對相關商戶進行處罰。

警告5:警惕運輸陷阱,避免物流高峰
“618”期間,一波又一波的促銷活動刺激了支出,也給企業和物流帶來了壓力。雖然菜鳥互聯網和JD.COM都展示了“新的物流武器”,投入了越來越多的人力、網點和新技術,但物流速度慢、服務不足的問題并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另外,商家的發貨能力有限,面對大量訂單壓力,發貨慢也會影響客戶體驗,一些“閃電發貨”的商家無法及時發貨。

【典型例子】“雜志云”未按承諾發貨,延遲退款
張先生在Magazine Cloud買了一本程序員雜志,買了三年,但雜志在2017年底停刊,期間只收到三期。之后,張先生向雜志云客服詢問雜志的發行時間,客服回復說會等到2018年出版社的通知。客服說雜志已經停刊,可以申請退款。申請退款并申請提現余額后,20天仍未按通知到達余額,一直在審核中。客服被告知繼續等待。

對此,網絡經濟學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利部的分析師姚建芳提醒假日購物的顧客要做好物流滯后的心理準備。對于有點急用的商品,提前問商家發貨時間。對于一點點食物和易腐物品,最好避開物流高峰。簽收貨物時,應在簽收貨物前對貨物進行檢查,未經同意放行代收點的物流行為可向相關部門舉報。

警告6:了解退換貨規則,遵守售后時效
“618”期間,由于訂單量大幅增加,商家在商品檢驗中容易出現疏漏,客戶和賣家出現問題商品的概率增加。根據《客戶權益保護法》,“網購7天無理由退貨”,很多客戶很容易帶著退貨心理下單。但現實是“7天內無理由退貨”真的是“零風險”嗎?很多客戶在退貨時經常會遇到這幾種類型的問題:(1)產品質量問題,由于客戶銷售后沒有證據,客服反復推不作為,導致商品過了7天,然后告知退貨周期已經過去,不會再退貨;(2)貨物本身有問題,但退貨換貨仍需運費;(3)一線客服的結算范圍和賠償權利比較小,客戶售后產品造成的損失需要上級解決。由于對接結算的延遲和事情的大小,已經過了“7天無理由退換貨”期,售后困難。

【典型例子】“微拍堂”七天無理由退貨,很難退貨
2019年4月30日,陸先生在“微拍賣大廳”平臺上以拍賣形式購買了一件價值48元的商品。收到貨后發現不滿意,商家標注七天無條件退貨。所以退貨會寄到浙江溫州,這是商家在微拍賣平臺上提供的退貨地址。快遞新聞限量退貨5月9日到達退貨地點,店鋪拒絕收貨。直到5月13日,店家新聞回復說回郵消息有誤,要求寄到河南南陽。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多次無法與微拍堂的客服進行信息表達。

對此,網絡經濟社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務部拆裝員姚建芳提醒,客戶在618期間下單前應認真了解商品的退換貨規則,對于《消費者權益法》規定的新鮮、易腐、定制商品,以及商家認定的不能退換貨的商品,要認真下單。當遇到質量問題時,應保留證據,以便于權利保護。如果是有價值的商品,從開箱到防維權都要用最好的錄制視頻。客服推諉不解決的,向平臺舉報或者向相關監管部門舉報維權。

警告7:提高新聞保護意識,不要隨意“授權”
隨著移動購物的快速發展,大多數客戶習慣于通過app訂購購物。對于一個從未安裝過的電商app,在下載安裝時往往會彈出很多對話框,客戶通常不會仔細查看條款和條件副本,直接點擊“同意”或“是”,讓商家獲得很多客戶的個人消息,有些是購物所必需的,有些是不必要的。據互聯網信息辦官方微信通知,在中央互聯網信息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的指導下,app專項治理從業人員組通過采用個別新聞報道的方式,開辟了違法違規行為的收集和舉報渠道,認真接受讀者舉報。期間,員工群收到大量關于app強制、超范圍報批的舉報。商家過度收集客戶消息,給客戶的隱私和安全帶來一定隱患。近年來新聞泄密事件頻發,app過度請求授權是個別新聞泄密的觸發因素之一。

對此,互聯網經濟學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利部分析師姚建芳提醒客戶,要提高個人新聞保護意識,就要從正規渠道下載應用,必須通過應用商店下載,而不是通過互聯網搜索下載,以免陷入虛假應用的陷阱。另外,建議客戶在注冊app時觀察界面彈出的授權對話框,仔細閱讀后再選擇是否返回,盡可能關閉手機通訊錄、手機照片、精準定位授權等敏感新聞的訪問權限。盡可能為不同的應用設置不同的密碼,以防止一系列應用賬戶安全受到犯罪分子的危害。如果發現app過度獲取或非法獲取私人新聞,對個人新聞安全構成威脅,第一時間截圖并保留憑證,并立即向監管部門報告維權情況。

相關話題:《2019電商系列調查特別行動網絡新聞安全》100ec/zt/19hlw/
警告8:小心各種詐騙行為,不要被人“撈”錢
“618”電商推廣期無疑成為各種詐騙活動的活躍期,如釣魚木馬、中獎詐騙、退款詐騙、貨到付款詐騙、穗騙等。
(1)釣魚木馬鏈接詐騙:主要出現在qq、旺旺、彈出頁面等聊天工具中。客戶一旦點擊帶有木馬的有毒鏈接,就會一步步落入詐騙者的陷阱;
(2)中獎詐騙:通常是客戶下單后,消息泄露,詐騙者發送中獎消息,客戶上當后落入詐騙者的圈套;
(3)退款詐騙:通常是客戶下單后,消息泄露。欺詐者掌握客戶的重要消息,如姓名、電話號碼、訂單號、購買商品等。,并能輕松告知客戶的訂單消息,然后以訂單有問題為由要求客戶退貨。客戶收到有毒鏈接,點擊后掉入陷阱;

(4)貨到付款欺詐:通常在客戶下單后,消息泄露,假快遞員發送空包裹,謊稱需要貨到付款,客戶被騙運費;
(5)“狼牙”詐騙:商家將部分產品設定為“狼牙”,實際上是系統設定的,因此客戶無法成功“狼牙”,甚至造成個人隱私新聞泄露。
對此,網絡經濟學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務部分析師姚建芳提醒客戶,不要輕易點擊未知鏈接,以防掉入陷阱;保護好自己的新聞安全,不要把自己重要的新聞透漏給陌生人;貨到付款的包裹必須先檢查,然后付款;如遇虛假宣傳、霸王條款及各種欺詐陷阱,客戶可向相關監管部門和維權平臺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警告9:量力而行,合理消費。不要花太多時間和金錢。
“618”時期,在電商各種花式活動的刺激下,客戶容易沖動消費。買紙巾買幾盒,買洗發水買十幾瓶,甚至買衛生巾都用好幾年...很多客戶在促銷期間經常購買超過實際需求的產品,最后過期也沒有用完。但是比價、采購、收單等等都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

對此,網絡經濟學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務部拆裝員姚建芳提醒客戶,一定要理性購物。千萬不要積壓商品,任何商品都有保質期。一旦積壓,很容易因保質期到期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既省錢又省時省力。事實上,節日促銷和節日促銷已經成為電子商務刺激消費的常用策略。除了“618”,還有“818”、“雙11”、“雙12”、“黑五”以及各種電商的周年慶典,方便客戶購買活動。

警告10:在發生糾紛和侵權時,勇敢維護合法權益
在“618”電商推廣期間,客戶容易出現價格欺詐、承諾不兌現、發貨緩慢、物流暴力等問題。當遇到互聯網消費糾紛時,客戶往往面臨維權的問題。
對此,網絡經濟學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務部分析師姚建芳提醒,在費用糾紛的情況下,要理性維權。發票等購物憑證是客戶與商家發生消費糾紛后,客戶依法維權的重要憑證。提醒顧客遵守并保存更有效的購物憑證,如購物發票和收據。如果不能通過賣家和平臺處理,可以通過以下途徑維權:(1)向市場監管、消費者協會等相關部門投訴;(2)尋求電子商務費用爭議調解平臺的幫助;(3)關注微信公眾平臺“網購投訴平臺”的在線投訴;(4)向新浪微博“電商維權顧問”舉報求助;(五)向媒體爆料,利用輿論力量維權;(6)向電子商務法律服務幫助平臺(100ec/zt/flpt/)求助,尋求專業律師幫助。

上一篇:「營銷心得」媒體發稿平臺:教育部:近300萬高校生已返校,電子簽章助力校務管理實現數字化
下一篇:「營銷心得」新聞發布公司:云集IPO后首份財報解讀:GMV增長93.7%背后呈三大亮點
標題:「營銷心得」媒體發稿平臺:“618電商年中大促”十大花費預警發布?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13153.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