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集

什么是粉絲經濟?用最通俗的話說,培養自己的粉絲群,通過粉絲掙錢。現在到處談商業價值,不賺錢就是流氓。不過我印象中最早的粉絲經濟來源于“我們追超女是哪幾年”。超級女生的名字充滿了食欲:玉米、涼粉、盒飯。粉絲們的頭像揮舞著手臂,粉絲們爭相訴說。這些粉絲群體的凝聚力和行為孕育了粉絲經濟的雛形。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比如超女冠軍李宇春,再一次讓粉絲興奮,在新浪微博上賣新歌賣鈴聲,讓粉絲享受音樂賺錢,從而玩粉絲經濟。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粉絲經濟發生了變化,粉絲群體成為明星吸引資金的重要方式,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商業形式。明星當然想掙錢,粉絲愿意花錢。超女已經十幾年了,粉絲經濟現象依然存在。但是目前不光是明星玩,產品廠商也開始懂得玩了。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為自己說話”的聚美優首席執行官陳歐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省錢。通過他明星般的公司身份,陳歐的團隊拍攝自拍廣告,參與網絡電影和綜藝節目,賺取銷售額,低價高效,贏得了大量忠實粉絲。雷軍、任志強、潘石屹、馬云等很多公司都是通過自我營銷的方式來經營粉絲經濟。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小米玩的最好


如果粉絲經濟最好的是小米手機,估計沒人反對。


2012年9月28日,小米公司通過微博對外宣布,小米手機銷量達到400萬部。9月20日第三輪購買,4分12秒內30萬臺小米手機售罄,刷新了之前的記錄,讓業界目瞪口呆;小米的第二代工程機也在9月22日限量發售,官方版本在10月中下旬發布。與其他手機廠商相比,小米企業正以接近“衛星”的速度快速發展。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不到三年,小米手機就做出了神話。第一,2012年夏天,以估值40億美元的融資,創下中國公司全年融資最高紀錄;隨后,小米科技宣布2012財年出貨量為719萬臺,銷售額(含稅)達到126億元。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產品僅銷售一年多的初創公司,已經成為數百億元人民幣的俱樂部之一,這在全球初創公司中是獨一無二的。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大多數人都把小米的成功解讀為饑餓營銷的結果;有人更直接地稱之為變相期貨模式,即鎖定客戶預付款,延期交貨。而產品發布時的超高性價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使得銷售產品的利潤超高。小米只是以比現在更低的價格賺到了接下來幾個月的實際利潤。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但實際上,小米因為價格低、配置高,很難快速成為神話。更傳奇的是700多萬手機,是500多萬忠實的小米粉絲——“米粉”。


小米的銷量歸功于“粉絲經濟學”的勝利。雷軍曾經說過“小米90%的客戶都在用飯聊”,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就是飯聊前期積累的特色已經耗盡,有多少客戶愿意為此買單?


其實“米粉”還是瘋了。雷軍承認,小米手機成功的關鍵有三個:創業團隊、創新、粉絲經濟,其中粉絲經濟是最重要的因素。小米移動成立的時候,雷軍為前進的道路繪制了藍圖。通過網絡培養粉絲;通過手機頂層配置吸引客戶,強調性價比;手機銷售只通過互聯網銷售;在商業模式上,不要以手機的利潤為目標,而是利用網絡商業模式來積累口碑,建立企業品牌,然后把手機變成渠道。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據統計,截至2014年4月,新浪微博上小米企業粉絲268萬,小米移動粉絲878萬。借鑒蘋果的“天才吧”,小米在全國各地設立了數十家“小米之家”,成為新媒體推廣的良好線下延伸。在小米之家,客戶可以自帶手機,完成手機的售后維護,還可以時不時為當地米粉舉辦一些活動。小米借鑒了車的模式,把米粉的消費方式變成了聚會和娛樂的方式,使米粉成為一個群體。創業初期,小米手機不被認可,米粉有壓力,但“打壓”讓他們抱團捍衛這個企業品牌。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數碼控制發燒友普向首席執行官透露,小米的操作系統miu在制造手機之前擁有3000多萬客戶,其中包括數百萬外國客戶。小米首先贏得了系統的口碑,積累了大量粉絲,這是一個技術特性。價格特征更大。成千上萬單個產品銷售都能找到價格最低的代工廠,這就是生產原則。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管理智慧新媒體張興旺認為,小米的人都在用小米,內部對小米非常熱情。雷軍并沒有把小米的成功全部說出來,只是說了方法上的小把戲,小米并沒有系統總結背后的真實真相。但在總結小米的成功時,還是有人將其歸因于價格特點、基于粉絲的產品生產和供應管理、粉絲中的產品試錯、近零庫存法,這些因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削減了價格。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沒有企業品牌,沒有粉絲


80年代的商業生態比較直接,很多商家認為只有“價格戰”才能贏得粉絲的需求。格蘭仕就是很好的證明。但隨著互聯網的社會化,很難招架上萬粉絲的容量,很難在貼吧、微博、微信“塞”嘴。


業內人士認為,低價打造的粉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粉絲。性價比獲得的企業品牌價格在業內一直受到質疑,基于價值觀認可的企業品牌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偏好性。


粉絲需要不斷被刺激,才能被吸引,被激活。隨著新的企業品牌和新聞的出現,之前流傳下來的某個企業品牌的現有“粉絲”可能很快就會被同行吸引走,原來的“粉絲”實際上已經變成了“死粉”。


在新聞爆炸的時代,任何一個企業品牌都需要想方設法不斷的去觸碰和吸引現有消費人群的大腦,去“刺激”和“激活”他們對企業品牌的理解,就像把鯰魚放在沙丁魚的船艙里,不斷的刺激沙丁魚不斷的游動,增加氧氣的攝入,保持新鮮的生命。尤其是當某個企業品牌在硬件上沒有新的東西和亮點時,更需要在傳播或營銷上創造東西或話題,形成新的鯰魚動力,激活“粉絲”。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企業品牌無所謂高低,偏好不一定是擁有絕對話語權后的選擇。在評價一個性價比高的企業品牌是否有粉絲效應時,可以看到顧客購買后是否愿意分享推薦,是否有價值認同,是否有偏好。如果你能用一個企業品牌來代言和宣傳自己,自然會被分享和推薦。這就是粉絲經濟。”廣東廣告有限公司企業戰略總監刑艷平告訴首席執行官。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她還是不認可“粉絲經濟”這個詞。“網絡時代的崇拜感被大大削弱了。每個人都追求平等的對話權,都是企業品牌的朋友。粉絲經濟最好的部分不是企業品牌吸引粉絲,而是企業品牌搭建的平臺。粉絲和粉絲互相溫暖,互相交流,建立雙贏,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部落經濟。個人更喜歡‘部落經濟’。”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那么,公司的品牌如何在粉絲之間靈活銜接,既能維持粉絲,又能不斷擴大戰果呢?第一,企業品牌要走下神壇,把自己當人,就像顧客一樣。粉絲不被管理,互相吸引,互相關注。在這個核心理念中,可以邀請客戶參與產品設計,產品內部測試,企業品牌可以自嘲,粉絲可以批評,粉絲可以見面。二是單向的企業品牌到粉絲模式轉化為網狀互動模式。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企業品牌是粉絲的精神和情感歸宿。換句話說,沒有企業品牌就沒有粉絲。顧客體驗思維是企業品牌的精神關懷。深度營銷的核心是人性,兩者相互促進。粉絲云推動企業品牌價值快速傳播。企業品牌為粉絲云注入內涵,粉絲經濟的本質是網絡趨勢下的企業品牌經濟。”研究過粉絲經濟的姜水坦言,“沒有企業品牌就沒有粉絲。”

「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上一篇:「營銷心得」創立公司 企業品牌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一篇:「營銷心得」可口可樂:映照企業品牌人格 讓報告“去嚴肅化” 塑造要從表到里


標題:「營銷心得」讓企業品牌從粉絲中崛起?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13671.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