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官方上傳天貓旗艦店,大部分人都很開心,終于可以躺在家里逛逛買宜家了。
事實上,宜家知道每個人都希望它能做好電子商務。算上2016年宜家宣布的電商計劃,已經折騰了四年(自營商城2018年8月上線)。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宜家沒有搞定電商這個業務,選擇了和天貓一起生活。
在過去的四年里,從不得不做電子商務到選擇合作伙伴,再到最終選擇天貓,宜家付出了很多。這四年,宜家應該明白三個問題:宜家必須做電商,宜家自己做不了電商,宜家選擇天貓做電商。現在我們看到宜家選擇了天貓,證明它好像折騰了四年,沒有浪費時間。

宜家必須成為電子商務的現實在于,宜家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宜家很難做電子商務
這句話需要稍微拆解一下才能證明。宜家還是個好宜家,產品和服務還是很優秀的(如果不用買高檔進口意大利家具的話)。但是宜家賺錢的方法不管用,也不像以前那樣賺錢了。宜家需要改變的不是自身企業品牌的本質,而是商業模式。

事實上,宜家對商品和人的定位就像一匹箱馬,其本質是為中高端城市的中產階級提供廉價的民用服務。這句話你可以理解為高端人士的低端業務。這類業務的玄機在于購買量相當多,價格不菲,但性價比還是有的,還是有些“逼”的。

這讓很多人覺得宜家還是很貴的。當然,這是一件好事。在宜家以外的市場,真家、紅星美凱龍、古家、曲美家……都有生意可做。不用擔心高端昂貴的進口家具或者淘寶天貓的家具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領地和人。河北香河家具城也活的好好的!

到目前為止,前往中國33家宜家商場中任何一家的乘客都不會少于北京地鐵的早晚高峰。這個時候,誰說宜家不行,你就認為是輿論的“欺詐”。這種感覺很像前兩年瑞幸叫囂要星巴克。星巴克鐵粉們心里高興,以后不用排隊去星巴克了。那么事實不是,我們應該排隊還是排隊。

然而,宜家自己也承認做得不好,經營陷入困境。自2016年以來,宜家的全球業績增長放緩。當然,中國的表現還是領先世界的。于是,宜家開始了電子商務的全球轉型,中小型商場的轉型,以及帶點c2b模式的宜家diy銷售模式。
特別是對于電子商務,宜家通過與宜家電子商務計劃的合作,將中國所有的商場和中心倉庫都改造成了一個可以通過發電機訂購的配送倉庫供應鏈。然而,這些都沒有觸及70年前宜家作為專業類別大賣場模式的基礎。
一站式購物滿意度是大賣場模式的核心特征。宜家的業務是以家具為基礎的家居模式,家具、家居用品、裝飾配件等全套服務,真不愧為家居一站式服務的美譽。
但這種大賣場模式要求苛刻的大規模選址和較高的日運營價格。面對國內前20年的幾輪家庭整體裝修升級,宜家北歐風絲毫不愁生意。如今,城市居民在宜家購物的動機與其說是整個房子的需求。
本土升級是這個時代家居生意的主流。這種主流方向的轉變背后是家庭電商的紅利。
這讓不少搶宜家食物的同行。不用說,Real Home和紅星美凱龍是裝修過的兩大家居大賣場。這兩個大賣場的品牌,還是反復走數字化、電商的資深信徒。電器制造商邰方可以處理整個廚房處理計劃。就連賣油漆的日本公司的提神服務也教育了中國人,讓他們的家看起來煥然一新,不那么復雜。又快又簡單。

客戶看家里不順眼的就喜歡換本地升級,真的很適合手機下單。但宜家自建的電商商城并不能完全復制標準化的電商架構,也不能復制自己的大賣場模式——手機不能作為家庭大賣場的虛擬店鋪。
家里難做電商
嚴格來說,大戶型商業化并不容易。因為家庭用品的購買場景,我們買了一套治療方案。
電商公司由于商品屬性、采用場景、購買頻率、客戶單價、性能等因素的混合,導致同一個電商名稱下的不同業務打不同的電商業務。我們可以看到疫情,所有的路人和馬匹都可以在小區里買到新鮮的食物。家和新鮮的食物正好相反。家里和家具比較好,特別是偏家裝的部分,完全不屬于標準化電商賣商品和服務的范疇。

大型住宅行業銷售家庭處理解決方案。和網上賣車賣房一樣,注定是線上分流、線下合理分工完成多雜作業、相互協調的高度整合模式。
宜家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宜家線下大賣場的一般業務覆蓋半徑可以達到一線城市的一半,二三線城市的整個城市。過去流傳下來的銷售模式是顧客去商店,挑選商品,付款,然后宜家在3天內通過落地物流商在合同區內收集幾個訂單,送到同城門口。安裝時間和費用分別計算。當然,你也可以當場撿起來帶走,只要你有力氣和車輛帶走大件家具。

一般情況下,顧客在宜家商場購物前,總會拿一把尺子,當場測量。這是我剛才說的。我從宜家買的是一套治療方案。
但電子商務之后,宜家訂單的配送半徑不斷擴大,單品數量不斷增加。以前小產品都是客戶自己拿走,大產品送貨上門。現在都是由落地物流商搬運。問題來了。宜家提出了一個從地板到地板的物流方案,作為大型家具的標準配送。對于單品少,客戶單價低的訂單,不劃算,時效性和價格不科學。雖然宜家本身有9.9郵費和69郵費兩種物流收費方案。

其他包括宜家搭建的一套電子商務技術架構與大賣場+倉庫的商業鏈接的融合效率,以及宜家本身作為官網和app的流量規模。
天貓本身在家居品類中,很久以來都是靠摸石頭過河。剛才有人說,大房類的電商不容易。讓我感興趣的是,阿里新零售潮流最早的探索范疇,不過是大房。2014年下半年,天貓美佳的第二家運營商實際上遇到了線上線下品牌價格不一樣,線上線下品牌不是一個貨的問題。

其實傳世的家裝、家裝、家裝的品牌商家都是一種高度依賴渠道管理的商業模式。事實上,終端零售商和中間經銷商對家用產品能否銷售的決策權遠大于制造商。
雖然宜家本身屬于生產方高度外包的自營模式,但是渠道方面的話語權在宜家整個業務中的比重還是很重的。嚴格來說,宜家作為全球跨國企業品牌,其全球總部與中國的分工基本上是負責全球商品的基本流程和設計,而中國則負責制造、營銷和渠道管理。

天貓在其他人之后有了很大的突破。無論家中生產流程高度模塊化,家中均可采取通達物流的包裹快遞形式;或者定制家具采取品牌業務天貓店訂單+店上門服務+數字化個性化生產模式;或者干脆接受兩個競爭激烈的零售企業品牌,Real Home和紅星美凱龍,進入阿里陣營。

每個人都和阿里牽著手
太奇怪了。
本來大家都有一個非常熱烈的猜測,皇馬家居和紅星美凱龍這兩個極具競爭力的零售品牌加入了阿里陣營。Real Home從一開始就和阿里玩,紅星美凱龍高調和騰訊做朋友,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但2019年5月,紅星美凱龍低調地與阿里牽手。他們沒有解釋原因。基本上屬于“默默發財”的長篇電視劇。

但是,宜家之前也是騰訊的朋友!
2018年8月27日上午,由宜家和微信合作的“宜家彈出式商店”在微信小程序上推出,從中可以看到宜家彈出式商店的第一波五家主題商店。
后來的故事!大家基本都忘了宜家和微信合作過。這是典型的宜家貪心人微信流量的故事。流量很重要,但是處理不了宜家的運營問題。
騰訊的零售動機、心態、目標都不太對。本質上是基于騰訊在廣告、流量、微信商業化工具、支付、云計算服務的大行業網絡邏輯下,實現細分行業到零售行業的業務。
一個大型網絡平臺向零售企業釋放能量的模式傳承下來,至少包括三個不可或缺的條件:擁有完善的一體化電子商務平臺;擁有一套從支付到物流的零售績效資源;有一個一對一的精準服務零售商團隊在親自出馬(要經過很多坑。要把一套橫向的標準化數字資源,分成縱向的子行業,再分成具體的公司,最后分成業務環節和崗位人員。

可惜騰訊沒有。騰訊甚至把給零售商一對一精準服務的工作交給了幾個saas平臺。
阿里當然具備以上三個不可或缺的條件。然后,再加上上面提到的大房子不容易商業化的問題,大家就看到這件事的結局了。
騰訊陣營的其他類別也可以分出一批合作伙伴,但在大家居行業,阿里總能撬走騰訊的朋友。
宜家現在在玩天貓,選對日子了。此時天貓給了品牌商家電商運營資源,除了大家習以為常的電商基礎設施、流量、服務保障、數字資源的套餐,還有天貓這兩年打造的新產品、新客戶、旗艦店2.0模式。
當然,宜家和天貓的合作還很早。甚至服務范圍在郵政包裹區以江浙滬皖為主。
但是宜家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品牌,大家還是很喜歡宜家的東西。天貓想把后續的電商任務交給宜家,自然是如何完美的把這個現在還在大眾中流行的線下企業品牌復制給天貓。
上一篇:「營銷心得」百萬CEO進直播間,已經成為疫情期直播界的一道奇觀
標題:「營銷心得」阿里總能挖走騰訊的朋友? ??
地址:http://www.good-jn.cn/a/rwfb/13719.html
注明“來源:文芳閣”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文芳閣軟文推廣平臺,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如有對內有異議請及時聯系btr2030@163.com,本人將予以刪除。



